襄阳城西一座大宅,未被烧毁的一间瓦房中,谢召发拿着整理的文册,用一根树枝指点着挂在墙上的地图。
这幅地图是庞雨修改过的,主要是北方的边防地图,庞雨凭借着记忆画出了大概的形状,再结合实际的区划标注,庞雨拿不到兵部的九边图,还是方以智找了一份他爹编写的资料,给赞画司参考,进军路线则来自多年的邸报后,好不容易制成。即便如此,在扬的军官仍是一头雾水,特别是谢召发不停的崩出新的地名,这些大江边的南方军官完全没听过,他们也想象不出九边外的草原是什么模样。
好在赞画司的助手将几个红色绸条作的箭头贴上了地图,第二次入寇线路则换成了蓝色,一刻钟之后,谢召发讲解完毕,红色的绸条覆盖了京师及宣大地区。
谢召发放下树枝落座,庞雨等这些军官消化了片刻后问道,“方才谢司吏讲了这些时候,各位听出什么门道,想到的都可以说,千总每个人都要讲。”
会扬中安静了片刻,众军官互相看了一会,都不愿先说话,庞雨正要点名的时候,对面的铁匠先站起来。
“建奴入边,两三年一次,最早五月最晚十一月,崇祯二年持续最长,之后皆只有一两月,今年离上次又是两年,怕是该来了,入口在五月到十月之间,持续两月左右,属下就听出这些。”
“你觉得最大可能是几月?”
铁匠偏偏脑袋看着地图半晌,“七月。”
庞雨点点头,招手让铁匠坐下,又看向姚动山,姚动山站起想想道,“按这几次入边线路,建奴走得不如流寇快,但打下的城池比流寇多。”
“你猜测是为何走得不快?”
“兵力众多,比流寇抢得更细致,也不怕官军追剿,想来是战力比流寇高许多。”
“说得不错。”庞雨又让姚动山坐下,点了陈如烈的名字。
陈如烈起身后把手从下巴拿开,“建奴入边多分三路,入边之后汇合再分路抢掠,兵力较分散,我们可选一股打,但属下最想知道的是建奴的步骑兵种,谢司吏方才没说到。”
庞雨转头看看谢召发,谢召发赶紧补充道,“建奴兵种赞画司未得详情,主要是庞大人与左帅、陈于王等辽镇出身将官交谈而来。建奴主力为真夷八旗,多是骑马步战的甲兵,其中最强的是白甲兵,披甲可达两三层,用于破阵摧锋,也有用于骑战的真夷披甲轻骑、蒙古旗轻骑、外藩蒙古轻骑,这些轻骑数量众多,有披甲的有不披甲的,所用马匹强于官兵,数量最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