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震惊(第1页)

“蓟辽总督洪承畴题本,前报金国凤阵失一案,查得当日东虏马甲数千突入宁远城外,我兵列阵城西及城北,宁远总兵金国凤奋勇当先,与东虏杀伤相当,然宁远一城营伍纷杂,号令不能通行,众心不能齐一,虏骑冲突,各营退却,金国凤身陷敌后……”

乾清宫养心殿中,身穿常服的崇祯摆摆手,正在奏报的王承恩立刻停下。

只听崇祯的声音道,“洪承畴想要什么,你挑要紧的读。”

“宁远一城,监抚道等标,营伍纷杂,军令不一事权掣肘,以后凡遇战守,同城各标,俱听总兵分派调度,如有参差错乱,不听约束号令者,即以连刑节制之法,一体通行……洪总督想要战令之权。”

崇祯嗯了一声,闭起眼睛往后倒在靠背上,殿中伺候的宦官和宫女都如石像一般,生怕弄出半点声响。

王承恩把奏本放下,示意旁边的宦官把后续奏本翻开,露出题本的名头,这样他就能想起大致的内容。他也把动作放得很轻,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但已经是殿中唯一敢动弹的。

王承恩出于内书房,并不是隶属于司礼监这样的强势部门,但在宫中的地位连司礼监也要忌惮三分。

明代没有设丞相,需要处理的政事却不少,单靠皇帝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皇帝也不放心直接交给内阁的文官,以免皇权被架空,所以又设立了一个司礼监负责批红,对内阁的处理意见进行监督,如果觉得有异议的可以打回,但不能擅自修改。

皇帝将自己转换为了裁判角色,可以免去跟文臣直接对抗,长期以来这两个机构大体平衡,如果出现不衡的情况,皇帝再进行调整。

王承恩基本算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他也管着一群内书房出来的宦官,每天皇帝需要处理或知情的奏本,由他先行整理,以提高皇帝的工作效率。

有些奏本是直接到御前的,比如洪承畴这样的封疆大吏,他们都有直奏之权,这部分王承恩需要先行浏览,大致知道讲的什么事,如果皇帝看不过来的时候,就把内容总结出来奏报给皇帝,保证皇帝获取关键信息。

其他的奏本大多来自内阁,是已经票拟过的,就需要王承恩与内阁、司礼监沟通了解情况,选出皇帝可能关注的奏本,他的挑选和奏报,都可能决定奏本上呈请的结局,所以无论司礼监还是内阁,面对王承恩的时候都要陪着小心。

王承恩年纪不大,但天生的聪慧,记性也甚好,已经在皇帝身边几年了,这份差事越办越熟悉,也越来越受到皇帝的信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