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日本偶像冰河期结束的,是「超大规模少女组合」时代的来临。从 1990 年代末,到 2010 年代中叶,两个超大规模少女组合项目——早安家族(Hello!Project)和 AKB48 Group 先后成长为国民天团。这两个「怪物级」项目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她们到底讲述了怎样的偶像故事呢?
我们知道,当初开启偶像冰河期的重要事件之一,就是第一支超大规模少女组合——小猫俱乐部的解散。在吸取小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经过近 10 年的沉淀、蛰伏,这种独特的偶像体系终于找到了成功之路。
没错,无论早安还是 48G,她们都不是个人的成功,而是体系的成功。最有力的一个佐证,是 AKB48 曾在 2010 年荣获日本工业设计领域的「工程设计金奖」,这一奖项诞生几十年来,先后颁给过随身听、家用摄像机、微波炉、液晶电视等划时代工业设计,却从未颁给过「人」。AKB48 能荣获这一奖项,正是专业领域对其体系设计的认同。
此外,在 2013-2015 年,中国偶像市场扎堆儿出现了一大堆采用了「日系养成模式」的女团,我自己也深度参与过其中两个项目。其实所谓的「日系养成」无外乎就是早安或 AKB48 模式在中国的翻版。因此,只有将早安和 AKB48 的体系设计分析得明明白白,我们才能搞懂,她们这套故事模式在咱们这儿到底适不适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人的故事好懂,几个人的故事也好懂,但所谓一个体系的故事,那是个神马玩意?
体系的故事,其实也是有一套标准剧本的。
一、早安家族
让我们从早安家族诞生的时代背景讲起。
1997 年,日本,伴随着金融海啸而来的,是后来被称作「口红经济」的一系列商业现象。虽然金融海啸对金融、贸易、制造等日本经济支柱产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然而像化妆品、电子游戏等行业的销售额却逆向攀升。与此同时,滨崎步、宇多田光、椎名林檎、MISIA、仓木麻衣等新一代歌坛天后们扎堆儿出道,B』z、Mr.Children、GLAY 等摇滚组合进入成熟期,日本唱片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荣景。
在世纪之交的 1997-2002 年,日本唱片行业发展到了的历史最巅峰:1998 年唱片销售数量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 4.57 亿枚,除去牙牙学语的孩童,相当于全国每人买 4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