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一种由极度瘙痒、大小不一的红色疙瘩组成的皮肤斑疹,当某局部的荨麻疹数小时消退后,往往还会重新出现在别 的部位,就连黏膜也逃不过此劫。有时,荨麻疹会是一种皮肤过敏反应。
过敏源于免疫系统攻击那些原本无害的物质。一些人认为,过度保洁、疫苗、抗生素、哺乳期过短、剖腹产分娩,都导致了孩子们从婴幼儿时期开始便出现肠道菌群多样性失衡,增加了出现过敏的敏感性。
荨麻疹可能仅出现在局部接触器官(对过敏性鼻炎来说是鼻子与眼睛),也可能遍布全身(如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典型的 「速发型过敏反应(Sofortallergien)」 通常是因为与花粉、螨虫、动物毛发、真菌、杀虫剂、乳胶、药物、食品等的接触,「速发(Sofort)」 意味着在短短几秒钟到几分钟内大量过敏抗体进入血液,将原本驻扎在真皮中的组胺释放了出来。
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我将以苹果过敏为例呈现给大家:一旦身体决定,它最好将苹果拒于体外,并要生产相应的抗体。于是, 当某人在享受苹果时,口腔黏膜中早已开始了组胺大释放,先是嘴巴与喉咙感到发痒、刺痛,同时,由于血管扩张、血管溢液,组织会发生肿胀,出现瘙痒、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甚至舌头、呼吸道与鼻腔内的黏膜膨胀发肿,阻碍呼吸,开始哮喘型咳嗽,此时皮肤上也可能会出现荨麻疹。最严重时还会引发伴随心 跳骤停(Kreislaufversagen)与呼吸困难的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对桦树花粉(Birkenpollen)过敏的人,通常也会对苹果过敏,这是由于二者有着极为相像的蛋白质结构,于是,有 「先见之明」 的抗体往往会两个都攻击。这种交叉过敏反应通常会伴随我们的一 生,当然,也可以尝试通过脱敏疗法来缓解对桦树花粉的过敏问题。
过敏有一个替身:假性过敏(Pseudoallergie)。假性过敏虽然也有和过敏反应一样的症状,但其间并没有免疫系统的参与。造成假性过敏反应的诱因潜伏很深,包括药物、食用色素、防腐剂,而消费者很难将这些从原料表的 「E 编码」 *2 中解密出来;还有「蛋白质砖块(脂肪酸)」 的分解物——生物胺(biogene Amine)。以上这些物质都有可能诱发假性过敏,直观点儿来说,就是当它们经过组胺储存器时会顺便踢上一脚,导致细胞爆破,里面的物质倾泻到有机体上。
除了食品中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