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情绪与精神官能症(第1页)

生活中很多事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心理因素始终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其影响恰恰会反映为各种身体症状。当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当我们感到热爱或憎恨,一切有意或无意的心理变化都会有所反映,而皮肤便是这些微妙变化的显示屏——脸色通红,面色苍白,鸡皮疙瘩四起,大汗淋漓。但各种施加给皮肤的外界干预,诸如化妆、文身、穿刺,以及肉毒杆菌注射、皱纹填充、美容整形,都会改变皮肤原本的自然表述。

在医学界,心身医学与神经科学都致力于研究可测的神经过程与难以衡量的心理活动间的联系。事实上,皮肤所呈现的各种症状往往是内心世界的直接反映,看在他人眼里,便是各种磨人的皮肤病。原本保护我们的包袱皮,此时却抖露出了一切,但谁又想这样呢?

情绪与精神官能症

胚胎时期,皮肤与神经组织一同形成于外胚层(Ektoderm),二者紧密联系,因此情绪便会直接反映到皮肤上,正如起鸡皮疙瘩与羞愧脸红,都是无意识的行为。神经冲动(Nervenimpuls)支配着人的感受,并不会受外界气温影响,通常当我们生气或激动,害羞或兴致勃勃时,它会使皮肤血管扩张,让人面红耳赤或仅在脸部出现红斑,而操控这一整体的神经叫作交感神经系统,属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应付压力、忙碌、兴奋、出汗等情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羞赧或着急出现的面部与脖颈红斑,在皮肤细嫩透明的年轻女性身上尤为明显。顺便说一句,在男性看来,脸红的女性楚楚可人。此外,「干坏事」被抓现行时两耳发热的感觉大家都很熟悉,不必多讲。

我们眼睛上方的那部分大脑负责人的伦理道德感,一个人如果搞砸了什么事,该部位便会立刻做出羞愧感反应。从演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被触发的脸红有着警示功能,作恶者发红滚烫的耳朵表明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懊悔,发誓以后一定改正,并接受社会行为规范,从而保证群体间的文化一致性,否则将可能被驱逐出群。反过来说,当人们注意到这一「红色警告」时,通常会因此想过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确定是不是有人打破了规则。

无论真实或只是猜测,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及严重程度,当周围人看到如此明显的情绪反应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