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狼藉的异位性皮炎,即通常所说的特应性皮炎(atopischesEkzem),「Atopie」是希腊语,大致译为「没有固定位置的(德文为:ortlos)」。因此,往往难以对这种湿疹的成因进行明确归类,既有内部成因,也有外部因素。异位性皮炎的皮肤敏感性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典型的触发因素还包括肠道菌群紊乱与心理因素。
现在可能有人会说,异位性皮炎(Neurodermitis)一词中的前缀 「Neuro(神经的)」 已经向我们暗示,患者有着一定的心理精神问题,于是,神经质的人受神经衰弱症(Neurosen)影响,便患上了相应的湿疹。这种观点完全是强词夺理、有违事实的。正确的解释是:那些被瘙痒感逼疯的人之所以不停地挠痒,很可能是因为他(她)精神过于紧张;另一种正确解释是:压力促使神经信使进入皮肤,从而引发瘙痒感。显然,压力会让各种疾病恶化,对皮肤病亦然, 而皮肤恰恰又是一个极为脆弱的小家伙。但并非所有心理紧张的人都会患上异位性皮炎,在发达国家,有 15% ~ 20% 的人口患有不同程度的异位性皮炎。
对于这种「没有固定位置的」湿疹,多种因素间的共同作用十分关键,那异位性皮炎到底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由基因病变导致的免疫平衡失调(immunologische Balancest?rung),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性湿疹和过敏反应,花粉、动物毛、尘螨、食物等都可能引发过敏性鼻炎(Heuschnupfen)、哮喘、 食物不耐受症与湿疹 *1。
由于皮肤无法正常生产保护油脂,异位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十分虚弱,肘窝与腘窝 *2 处常常会因出汗导致病原菌群肆虐。患处的防御堡垒也尤为脆弱,患者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病毒的抵抗力差,很容易进一步引发传染性软疣、寻常疣与疱疹。
此外,他们的免疫系统不仅会攻击持续增殖的病原体,还会向皮肤开火,使炎症愈加严重,因此,在治疗异位性皮炎时常采取针对病原体的措施,最受欢迎的方法是将微银(Mikrosilber)或小银线(Silberf?den)添加进护肤霜与衣服中,从而可以规避过敏风险, 与病原体作斗争。
食物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脂肪酸对皮肤外观的影响,同样也会作用于异位性皮炎。研究表明,具有抗炎功效的 Ω-3 脂肪酸,可以明显改善皮肤外观。经过多年对 Ω-6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