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继爷爷是奶奶的第二个丈夫,比奶奶年轻近二十岁。他跟奶奶从未正式结婚,以男女平等的眼光看,可算是奶奶的「填房」。起初自然是有很多人反对的,但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考验,早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至于我的亲爷爷,「文革」之初就亡故了,不过赖不到历史头上。据说他是在鱼塘里叉鱼时,不小心扎破了脚,得破伤风死的。
继爷爷是个标准的村野鄙夫,生性落拓不羁,年轻时行事做派似浮浪子弟,晚年如解甲散人,家人邻居多以「好吃懒做」讥之。他好酒,但酒量平平;好麻将,却牌技不佳;好吹牛皮,常常豁边;喜钓鱼——这个的确很在行。
农暇时节,他午睡醒来,常常带上钓竿、网兜、蚯蚓罐和玻璃茶缸出门,在芦丛深处一坐一下午,绝少空手而归。因此,在农村家庭难得吃上一顿荤的年代,我家餐桌上却河鲜不断。不过,虽然继爷爷再三强调鱼肉更细腻,并且吃鱼养脑子,我却坚信鱼肉比猪肉贱得多。物以稀为贵嘛。
继爷爷不仅善钓,还格外重视钓具的与时俱进。从一根青竹子做的直竿,到可拆卸、便携的接竹,到可伸缩的轻质玻璃钢钓竿······就像现在的手机控追着更换新款 iPhone 一样,他始终紧跟钓具革新的步伐,专拣新奇的买,不在乎价钱,也不考虑必要性。
继爷爷非但自己喜欢钓鱼,也想培养我继承他的爱好。可惜我相当不争气,钓是钓过几回,但总共只钓到过一条,还是这么钓到的:我正恹恹地钓着,堂妹跑过来看稀奇,一个不当心,把鞋子掉河里了。我只好将钓竿提上来,准备下水帮她捞鞋,不料提了条鱼上来,真不啻于路上拣了张彩票还中了奖。
夏夜聚众闲扯之际,继爷爷喜欢向人吹嘘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对继爷爷主动招供的众多「绯闻」,奶奶听了从不着恼,总是跟着众人一笑了之。
到我十来岁的光景,继爷爷明显有了衰老的迹象。以他那种风流自赏的性格,对于衰老,自然是竭力抗拒的。额上的皱纹,他无可奈何,头上的白发,是非染黑不可的。他的发型是一顺朝脑后梳的,跟伟大领袖一个款。发型是身份的象征嘛,他也是我家的伟大领袖,起码这是他的志愿。在他的治下,我永远只能剃小平头。
继爷爷大概是村里第一个染发的人。那时候,在乡上的理发店染一次发,费用是五块钱(我一年级上学期的学费是二十块),得花两三个钟头风干或晒干——头上就像顶着一滩黑柏油似的,之后还须洗上六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