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节 如何让个人的行动价值最大化(第1页)

万物本是一体,道理总是相通。

作为企业,首要考虑的是盈利,其次是为社会为人类带来价值。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考虑在生存的基础之上的发展问题。

作为个人,首要考虑的是生存,其次才是精神层次方面的需求,例如获得尊重,实现自我或者流芳百世等等。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工作,需要收入,需要产生价值,无论是主动收入或者被动收入。

假设你需要买一台手机,这个购买活动过程可以分解为:

1)确定自身需求(拍照、外观、性能、价格)累计花费 1 天。

2)寻找符合要求的手机(看各种评测、资料)累计花费 7 天。

3)选择购买方式(选择店家,货比三家、翻评论)累计花费 3 天。

4)下单(选择网店或者亲自前往)累计花费 0.5 天。

买一部手机花费了 11.5 天,如果按照月薪 10000 元来计算,平均每天的薪水大约 454 元(按 22 个工作日计算),那么你花在购买手机这个活动上累计 454*11.5=5221 元。

是不是被这个结果吓了一跳。没错,这就是你为买手机而付出的机会成本。但为什么还是有许多人乐此不疲,排除掉部分人就喜欢研究数码产品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人们没有意识到时间的价值。

研究性价比的目的是为了省钱没有错,但省下来的是一小部分看得见的现金,失去的是宝贵的时间,是看不见的隐性成本。能算到这一笔账的人很少。把这些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投资自己,才会更有价值,毕竟时间是有限的,过一天少一天。

如果以价值链理论来分析,如上购买手机的第 2 步和第 3 步创造的价值最少,应当进行优化。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 1985 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

基础活动直接为顾客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为基础活动提供支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