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成功无法复制,就像企业的成功无法复制一样。但是在提升自我的思维方式,依然有可借鉴之处。
猎豹 CEO 傅盛曾提到: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罗辑思维》主讲人、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也说:这个时代,认知升级远比积累知识重要。
思维方式是「道」,做事方法是「术」,不学道而只学术,实际上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道」不常得,「术」却随手可得。万物相通的这一部分,称之为「道」。有了自己的「道」,宛如古代武林高手修炼了顶尖内功心法,举手投足之间,便可杀敌于无形。
我相信一个人经过岁月的增长、付出足够的代价,也能逐渐领悟到认知升级,但这需要付出代价,当一个人在 45 岁、50 岁才有这些感悟之后,是不是太晚了?如果你能在 20 多岁的时间就能知道、理解并开始实践,何必蹉跎岁月?
写这个专栏的初衷是早些年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
- 很多人实际都很聪明也很勤奋,但却很难出成绩,原因是什么。
- 上级和老板总是能想到你之前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来自同一个学校,年龄、学习成绩都差不多的同学,工作以后的成就用天差地别形容不为过,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 在职场中遇到天花板,停留在中层管理者(经理、高级经理),无论如何也达不到高管(总监、副总裁)的层次。
- 任何时代都有很多机会,但只有少数人能抓住机遇,为什么你没有抓住?
如果你正巧也有这方面的苦恼和迷惑,希望让自己变得更智慧,那么这个专栏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如果把人类大脑比喻为计算机,我们知道,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如果差不多的情况下,计算机能够做什么和做得多好主要靠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来区分高下。
从先天而言,同一时期人类的大脑大多数属于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硬件基础,那为什么人与人会不同呢,主要还是在于人类大脑运行的软件基础的差别造成的,我们把这个人类大脑的操作系统称为认知能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