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80% 以上的知识和技能都是自学。无论是摄影、写作,还是曾经赖以生存的技能——写程序。大学专业是计算机,后来还学习了经济学专业。在一段时间里学习了社会心理学、物理学、管理学。
要说写程序,在十年前就可以做到一个人可以开一家软件公司,从业务、产品设计、需求分析、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平面设计、编程开发、系统运维都能应对。能把业余爱好摄影做到职业摄影师水平,工作能力吧,在市值 2000 亿的公司做到高管。
在这期间,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也没有订阅任何课程。经常有人问,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你是如何做到有效学习,有没有什么方法。
这也是今天有这篇文章的由来,我的观点是,只要方法得当,人人都可以做到,甚至比我做得还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代价几乎为零,但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阅读大量书籍和资料,一旦需要和他人讲述某个概念或者知识的时候,却发现无法表述清楚,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原因是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学习不到位。
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并将其付诸实践,继续这样不停地接触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方法论,学习也有不同的方法。
在中国某个县域的小村里有个杂货店,给小店进货的厂商运营人员查看运营数据发现,这家小店的销售额增长很快,超出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店。运营人员专门前往农村调查,小店老板如何做到的。
老板采用「组合销售」的方法,把两样不同的商品搭配在一起销售,例如把鸡蛋和洗衣粉一起卖,鸡蛋 0.2 元一个,限购 5 个,必须搭配一袋 5kg 洗衣粉,洗衣粉售价 18,组合后的套餐为 19 元。鸡蛋进价 0.6 元一个,洗衣粉一袋进货价 12 元,成本一共 15 元。等同于把卖鸡蛋亏的钱,在洗衣粉中赚回来。一共盈利 4 元。
因为鸡蛋对于消费者而言,属于通货、价格敏感型商品。大多数消费者通过判断通货价格敏感型商品的价格来决定是否购买。这样就通过便宜的鸡蛋带动了洗衣粉的销售额。
对于小店老板这样一个在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如何学会这些营销手法呢。
老板学习知识就是靠这台连接到互联网的手机。首先从搜索「怎样才能赚到钱」是他输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