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贵平是 1988 年 10 月当的初二年级级部主任,才过了三个月,学校就发生了一件事儿…」张副校长接着说。
具体细节张副校长记不清了,只记得初二(三)班一群学生放学后打群架,带头人是厂长杨廷瑞的孙子,好像还叫从六厂技校叫来了几个技校生。
一群小逼崽子,干啥啥不行,干架第一名。
好多学生都挂彩了,有个学生据说伤得挺重的,还上了本地的晚报。
受伤学生家长不乐意了,找学校要求处理,好像还报了警。后来这事被级部主任马贵平和初二(三)班的班主任陈建国一起摆平了。
通过这事儿,马贵平一下得到了杨廷瑞的赏识,在 1989 年度的评优评选里,杨廷瑞直接拍板内定,选马贵平为学校优秀教师并报送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候选人。
后来,马老师、陈老师都拿到了省里的奖。
「这都快 30 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厂办学校唯厂领导马首是瞻,杨廷瑞一句话就能让马贵平上位,再多一句就把他撤了,没法说啊...」
「这之后,马老师越混越好,两年后升了政教处副主任,又过了两三年,主任退休了,他直接当了主任,后来听说要调回厂机关做领导秘书,大家就很羡慕他,之前说风凉话的也不说了,毕竟找到了『靠山』嘛,得罪马贵平就是得罪杨廷瑞,哪个人敢得罪杨廷瑞?除非他不想干了...」张副校长长叹一声。
听到这,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我也是工厂大院长大的,在厂办学校读过书,知道那个年代国企领导的权威和能量。
说句不好听的,马贵平跟杨廷瑞沆瀣一气谋得了自己的前程,但反过来想,当年他也算左右为难,在正义和前途之间做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说话间,微信响了,法医中心发过来的,内容很长,我扫了一眼就直皱眉。
石锋一下捕捉到了,问我是不是有新消息,但当时张副校长在场,我不好多说,把手机塞回口袋,接着跟张副校长聊。
我接着问他:「那个受伤的学生叫什么,还记得吗?「
「不记得了,那学生也不是六厂子弟,家在附近农村,本来就是借读生,听说出院后回来上了一段时间学,后来就退学了。」
「你说,马贵平被杀这事儿,会不会跟他当年给杨廷瑞办的事有关?」张副校长试探着问。
我还是那句回答——现在不好说,警察需要的是证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