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他烈火烹油;乱世里,他冷静清醒。
01
那一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唐,刚刚平静下来。
长安郊区,终南山下,一栋别墅的大门紧闭。
一群人围在门外。有的人还带着被子,明显在这里等了一宿,脚下放着一块牌子,写着:代排队,十两银子。
天已大亮,人群开始出现焦躁情绪,交头接耳。
忽然,门开了。一个书童手持垃圾桶,将一堆废纸倒在门外。人群蜂拥而上,瞬间抢光。
有的人大喊:哇!是一幅画,《辋川图》草稿,我发财啦。
有的人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哇,是诗稿。
还有人喊:居然是曲谱!我儿子的琵琶可以过八级啦,噢耶。
当然,有一些人很失望,打开纸团一看,上面写着「狗仔队去死」,或者 Wi-Fi(无线网络)密码之类。
一个时辰后,人群慢慢散去,别墅门口恢复宁静。
一个大叔推开大门,倒掉茶渣,瞄了一眼被人群踩坏的草坪:哈倯,老夫想得个清净都不行。
这栋别墅,叫「辋川别业」。这位大叔是主人,他叫王维。
02
众所周知,在任何时代,「鸡汤文学」都有市场。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也一直被当作一锅老鸡汤。人们盘着手串,端着茶杯,念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然后在国产压路机的声响中睡去。第二天醒来,内心依然肿胀。
可是,王维的诗,并不是这么读的。
那一年,十五岁的王维从山西老家到长安求取功名。跟他的煤老板老乡不同,王维一开始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我要用才华征服世界。
他没有吹牛。自九岁起,王维就精通诗、书、画,业余时间还玩琵琶。别的孩子还在看动画片,小王维已经是尖子生了。十七岁,别的孩子还在读优秀作文选,王维已经凭借「每逢佳节倍思亲」,晋级一线网红。二十岁,王维的人生已经开挂。在诗坛,他抛出了清新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在画坛,他的作品超越很多老前辈,屡创在世画家拍卖纪录;在歌坛,他的《郁轮袍》红遍大江南北,从广场舞到「大唐春晚」,都是压轴曲目。
他,是一个全能选手。
而他的朋友圈,也从中产阶级,延伸到名流阶层。玄宗的兄弟宁王、薛王、岐王,妹妹玉真公主,都为他站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