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落花的场景,似乎一直埋在她脑子里,就等着那个『不消残酒』的早晨。
01
李清照有首词,里面有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因为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也跟着火了。
今天就聊聊这首看似简单的小令。
这首《如梦令》算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先回顾一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哪一年写的?书上没记载,但基本可以肯定,她当时还是个小姐姐。
那个春天的夜晚她喝醉了,沉睡过去。第二天,睁开眼就问小丫鬟:「一夜风雨,院子里的海棠花咋样了?」
小丫鬟神经很大条:「还是老样子呀!」
李清照觉得她们不是在一个频道上沟通,赶紧纠正:「知否,知否,肯定是绿叶多、红花少。」
碎了一地的海棠花,让她伤感了。
这首词看起来非常简单,也只是作为一首单独的词放进了我们的课本里,背完就翻篇了。
可事实上,这首词大有来头。
因为它不是李清照一个人写的,而是好几个人,用四百年时间写的。
在那个海棠花落的早晨,它掉落在诗词的大树下,被李清照用她的妙手,偶然拣了起来。
来,我们看看它是怎么穿越到李清照面前的。
02
时间回到大唐开元初年。
也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襄阳城外,鹿门山上,二十出头的孟浩然刚刚起床。他在这里已经隐居两年,不用在襄阳城挤地铁,也不用为房租发愁,他要安安静静做一个美男子。
山里风雨停息,脑海诗意汹涌,小孟同学几乎脱口而出,一首简单到极致的小诗就出来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不能够解释,二是读起来比看起来更好,并且百读不厌。
这首《春晓》就是这样。浑然天成,一点雕琢的痕迹都没有,只用二十个常见字,就营造出一个诗意的场景。
或许你看出来了,孟浩然的「夜来风雨,花落多少」,不就是李清照「雨疏风骤,绿肥红瘦」吗?甚至,有的大咖在给李清照这首《如梦令》选标题时,直接叫它《如梦令·春晓》。
看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