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胡适:给青年人的三个药方(第1页)

胡适,可以给他蛮多标签的,是历史学家,特别是在考据学方面,有很多很有影响的文章跟观点。

余光中曾经这样描述他:「他是中国人里面最美丽的样品」。余光中说「最美丽」,是指他的人格魅力动人的地方,当我们想到他的时候,会被他的人格所感染,感受到那一股美丽,那一股能量,我们要谈的人物就是胡适,胡先生。

他也是文学家,写小说、写剧本、写诗、写散文。当然大家不会忘记新文化运动,1917 年胡先生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过去的文言文,死掉的文字是不能表达活的思想的,因为世界在进步,人的想法、观点、经验也在改变,所以要找寻活的文字。他自己还写了很多的作品,包括了诗,他称为《尝试集》,尝试着去写的,作为一个示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开风气不为师」,他要开风气,不一定是唯一的正确的道路,但是他要让大家应该敞出去走路,应该往前走。不管在观点方面,在作品方面,都做了很大胆的提倡,很有创意的提倡,也曾经两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没有进入决选。

胡先生也是思想家,他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看法,写了一些学术著作,《先秦名学史》,《中国哲学史大纲》,可是只写了上册,有人取笑说「好像太监没有了」。胡先生还有另外一本书《白话文学史》,也是写了上册。可是至少他把从西方,特别是他的老师美国的哲学家杜威那里学到的,称为经验主义或者是说实验主义的方法论,用来重新研究中国的思想史、中国的哲学,而且做出了各种的考据,考据了中国的禅宗流派,各种流派跟社会之间的关系而引申出新的流派。胡先生也考究了《红楼梦》,对于《红楼梦》作者的本身的背景还有书里面想表达的主旨,它的用意、用心,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水经注》,孔子、老子各种经典,它的历史根源、它的时间、它的时代意义,他都做了在当时来看很新的考据。

胡先生也是教育家,当过北京大学的校长,后来在台湾也当中央研究院的院长,培养了很多很著名的学生,科学界的、文学界的、思想界的都有,种种的标签都显示胡先生各方面的努力跟成就。贯穿这些标签,这些身份,每一位中国的读书人在心中都给他立了一个牌位,那个牌位就是人格的牌位,是让每一位中国的读书人深深的佩服的,也成为希望能够学习的方向。

我们再看胡先生的成长背景跟时代,胡先生是安徽人,1891 年出生在今天的上海浦东。他很不幸, 4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