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不久的金庸先生,他写的武侠小说,影响了好几代华人读者的阅读趣味,而且都是大家的集体回忆。假如我们用十年为一代的话,从他的作品开始陆续在报纸连载,出版成书,过了 50 年了,真的影响了三四代的华人读者。
我十来岁的时候读金庸,当然读的如痴如醉,我还记得当时班上有几个发小,他们读书都读的不好的,只有中文还稍稍不错,没有其他理由,就是因为阅读金庸。阅读金庸的小说,你通常可以学到两个事情,一个是中文,另外一个是历史。这种情况到了今天还是一样,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家的小孩十来岁,特别是男生,他们觉得说,假如他中文不好,对中文冷感,就试图让他们读金庸。可能从金庸小说作品相关的手游开始,再看电影,电视剧,然后读书。读完金庸,他们对中文和历史就感兴趣了。甚至有些年轻人,看得着迷了,还想自己写一些武侠小说。
我碰到一些年轻人,他们就说,他们受金庸启发写武侠小说。我一定反问他们的,那你有读,除了金庸以外的什么武侠小说吗,或者说有读其他的书吗,古典小说,西方小说吗?他们通常都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我提醒他们,你们别忘了,金庸当然是非常聪明的人,可是他的养成,他在阅读方面,文学养成,也是下了很大的苦功的,从小时候开始读书。当然那个时代没有电视、电影、收音机,有收音机也听不到。他是把读来的东西,好像练武功一样,把种种从观察到的,跟着文字,书本上面的师傅,学来的功夫,放在心里,脑海,后来融会贯通,才用自己聪明才智爆发出来的。那你不读书,你怎么样写呢,那年轻人都没办法回答我,就是懒惰嘛,没有这个耐性去读书。没有读书的人是写不出的,这是你说是我的偏见也好,我的经验也好。
那对于金庸先生的生平大家应该也耳熟能详了,1924 年出生,2018 年去世,算起来94岁。小时候家里叫他查良镛,浙江海宁人。他的家庭大家都知道,家族出了好多文人,连徐志摩算是他的表哥。出了很多当官的,搞学问的,写文章的。不晓得是风水好,还是家风好。
后来读书不太顺利的,小学、中学都不太顺利,还被退学,18 岁之后,在重庆读书,中央政治大学读外交。后来他投诉校内学生的国民党员的行为,反而被退学了。后来就工作,又在中央图书馆工作,读了很多书, 1945 年抗战胜利之后回到乡下,又去杭州当记者,又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去研读国际法课程,到了 1948 年毕业。一辈子好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