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期继续谈金庸先生。第一期谈的少年金庸,谈一个年轻人,从小孩到 18 岁,他的阅读趣味,他的阅读成长,当年他看了什么书,经历了什么求学的经验,在心中埋下了他对于家愁国恨,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还有他对于武侠心中的向往,埋下这些种子,后来成为发动他写武侠小说写了几十部精彩的武侠小说的驱动力。第二期,我们谈报人金庸。开创《明报》所经历的挑战困难跟考量,跟他处理编辑事务的一些原则,判定的标准。
这一期我们谈文学金庸吧,谈他的作品。我记得,大概整整三十年前,台湾一家出版社出了全部的金庸小说,精装典藏版,就叫典藏金庸,很漂亮的。还送个书架,还送了一堆,当然是高仿的对联,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送了一把刀,屠龙刀的模型,我就买了,好像两万多块台币,等于我一个多月的薪水。买了收下来,放在家里供奉着。后来我就出国读书了,去美国读博士班了。走以前就把它寄放,不是送,是寄放在朋友家。说有一天,我读完书,学成回来要拿的。后来当然就跟这位朋友失去联络的,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没有手机,那是 80 年代。那就慢慢慢慢朋友找不到了。就算找到了我也不好意思跟人家要,放了三十年了。现在想想应该厚着脸皮要回来的,真的很漂亮,已经绝版了。还有一幅对联,还裱起来了,出版社把它裱得非常漂亮。
还有,当时台湾流行卖书是直销的,业务员跑去找你,我有一套什么《中国山河全集》,图片集,你要买吗,一万块。是直接推销员上门来推销的。我还记得听朋友说,有业务员去卖金庸小说,对方平常没有读书,就说,书这么厚,我不要。业务员说,等一下,你先别拒绝我,你先听我读金庸小说的前面二十页给你听,你只要听完再决定买还是不买。这是好招数。因为一翻开金庸小说前面二十页往往就停不下来了,一头栽下去。这个业务员很聪明,就好像钓鱼一样,先让你上钩,吞了那一颗鱼饵,你就上钩了,被他牵着走。从这个小故事可以反映出金庸小说的文字魅力。
对我个人来说,当然,十多岁时候开始读金庸,也是,当时家里好小,只有四五十平方,住了八九个人,而且经常开几桌麻将,你可以想象,那些人来人往,吵吵闹闹,我一个孤独的青年人,就蹲在小房间的藏角读金庸,一读就感觉好像电影画面,身边的种种吵闹的声音,人声,笑声,麻将的啪啪声音全部消退了,完全听不到。为什么?我就被金庸小说带进了一个江湖里面,带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