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我们谈到拉丁美洲哥伦比亚魔幻写实大师马尔克斯,谈他的生命、谈他的作品。中国同样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在八十年代初期读到马尔克斯的作品《百年孤独》的时候,整个人很震撼,从椅子上几乎掉在地上,感叹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的。此后几十年来的写作生命里,莫言就说自己心中总有一个马尔克斯,躲不开这个挑战,总在和他搏斗。
对于马尔克斯来说,他心里又有谁呢,他又在跟谁搏斗呢,哪一个作家能够让他有这种震撼呢。这位就是这一期我们要谈到的德语作家,他出生在捷克的布拉格,他用德语来写作,他是犹太人,这个人翻译为中文就叫卡夫卡,Kafka。
他写过很多名著,像《审判》《城堡》,其中还有一部被翻译为《蜕变》,也有翻译为《变形记》的,写的是一个人早上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表达不了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家人看到他很害怕,没办法跟他沟通。从开始的关心、照顾,到后来的疏离、疏远,甚至心中有黑暗的想法,恨不得他死掉,太可怕了。
这个主人公也是,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动作,根本无法跟自己沟通,完全的无厘头,莫名其妙地变成一只很奇怪的虫。这个《变形记》是很恐怖的小说,被拍成了电影,有很多版本。
马尔克斯说他年轻的时候,读到卡夫卡的作品《变形记》,整个人就跟莫言读到马尔克斯的作品一样,震撼到从椅子上面几乎掉在地上。告诉自己,原来小说是可以这样写。
其实卡夫卡的作品呢,尤其是《变形记》,不止影响了马尔克斯,还影响了中国的世界的好多作家,中国的像阎连科,他写的很多小说的情节,都非常的魔幻。他也说他看《百年孤独》,还有看卡夫卡,也是同样有从床上几乎掉到地上的感觉。
余华也是这样,他说看卡夫卡《变形记》也是感觉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也是改变了他对于小说对于文字的处理手法。
那我们是一般读者,卡夫卡给我们的影响,不一定是写作上面的手法,不一定是说故事的方法,而是一种心理的感受。
我们看他各种的小说,像刚才说了《变形记》。还有《审判》,莫名其妙两个人,敲门来说你犯罪,把你抓走,你到底犯了什么罪,犯了哪一条法律,是谁要把你关起来,怎么个审判过程,证人在哪里,完全是莫名其妙的。整个人陷入绝望之中,很迷惘很无助,觉得很无厘头。那种压迫感,会让你整个人发毛,打寒颤。
还有像《城堡》,好像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