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几个月前有个内地朋友跟我讲过这样的事,他读五年级的儿子有一天回家跟他讲:「爸,我以后要做爱爱。」 把他吓死了,以为儿子在学校交了什么坏朋友,才十岁、十一岁脑里就想着不正经的事情。他就问儿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讲这种话?
后来他问明白了,原来「爱爱」不是我们想的那个事情,而是他的偶像,中文翻译为爱因斯坦还有爱迪生。
可是我的朋友对他的儿子心中有了一个烦恼,就觉得「家辉,我应不应该跟我儿子讲清楚,虽然爱迪生是发明家有伟大的地方,但换一个角度看他是一个奸商。曾经对手下剥削、打压,甚至在他的商业发明的市场上面用了一些很不好的手段进行竞争,他有很多的黑暗面。」
应不应该讲,他问我。通常朋友问我问题我都喜欢反问,引导对方思考。这是苏格拉底跟柏拉图的教学方法,用聊天引导思考。
我反问他,我说:「你跟他讲这些,就像网上很多短片很多文章,都喜欢用很耸动的标题,就像,爱迪生的真面目原来是奸商,眼中只有钱。好了,假如你跟他讲,引导他去看这些事情,你到底想让他获得什么?你想把什么东西放进你十一岁儿子的心里面?你是希望他对于人性充满仇恨?充满怀疑?还是说倒过来想教他,其实爱迪生一来有他科学发明的伟大的贡献,另外他这么成功还是因为他懂得做生意,当一个资本家,懂得怎么剥削他的下属,怎么进行市场竞争。他的伟大在于他有生意头脑,所以与其踏实地做一名发明家,不如好好地精明地做一个生意人。」
我朋友就说:「不是,我是希望让他明白人性的复杂。人性有光明也有阴暗。」 我就说:「你儿子十一岁,难道他真的不了解复杂、阴暗吗?在网络年代、八卦年代,你要一个人了解人性的阴暗,是非常容易的。怕他以后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学阴暗面吗?」
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我们去谈人物、传记,不是报喜不报忧,只讲光明不讲阴暗。而是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年纪、不同的位置、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人性。
对于一个十一岁的男生,成长中的男生来说,我们应该多给他一些励志的故事,人性的光明面,让他在心里打了底,对于人性的光明面有了一个基础之后,就踏实了。以后再面对什么八卦的阴暗、复杂,他都能够懂得如何去处理,也不会整个人都往阴暗的方面去走。
我们知道爱迪生是美国的科学家、发明家,一八四七年出生,一九三一年去世,整整八十四岁,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