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别在清末,也是大时代。大家如何救中国、通往光明的道路,也是各有各的选择。
在台面上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里面,有一号人物很独特,这个人叫做杨度。大家提到他都感觉很复杂,为什么呢?因为一提到他,主要就谈他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才华非常高,连袁世凯都特别送他一个牌匾,写着「旷世逸才」。他写的文章、写的诗,特别他写的挽联,很厉害。谁死了,他写的挽联短短几十个字,能够把一辈子重要的经历写出来,也非常感人。另外一个特点是什么呢?你上网一查,都会查到说他是很奇怪的人,「民国最人格分裂」,都说他变来变去。他的政治思想主张不断改变。先从头说起,说这个杨度是什么人。
杨度是 1895 年出生,1931 年去世,很短命,56 岁,死在上海。他是湖南人,湖南人厉害,真的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而且很多是文武双全。他还是湖南哪里人呢?他是湖南的湘潭人,我们都明白湘潭出了什么大人物。杨度就是湖南湘潭出来的其中一个很独特的人。他十岁时,爸爸就去世了,他过继给伯父。我看他的文章、诗,还有他早年的日记,都感觉他有很重的自卑情结,可能父亲去世了。他父亲好像对他蛮好的。他父亲是个工匠,冀望他看到这个儿子才气很高,觉得他大有可为。可是父亲去世了,之后,感觉杨度一辈子在做一件事,就向不存在的父亲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是有才华的,是能够影响改变整个中国的。所以,他一辈子追求他心中这种理想。这种理想是改变中国,可是说回来,其实是想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有才干,大才干,超级大的才干。反正有这种自我证明的情结,影响了他后来所谓的「人格分裂」。
为什么我说所谓呢?所有人都说他人格分裂,我倒不觉得。假如我们从他想自我证明这个情结的角度看,非常统一,他变来变去也是用这种情结来打底的。
先说他成长过程,十岁父亲去世,然后他继续读书,诗、文、词什么都行。17 岁中了秀才,18 岁当了举人,可是后来会试比较不顺利,考了两次都考不到。可是,没有关系,他才气太大了,口才非常好,长得也不错,他就被一位大师看中。别人是登门拜师,这个刚好相反,是大师登门招收他为徒弟。这个大师叫王闿(kǎi) 运,大师的本领是什么呢?搞历史,和搞帝王学,就是怎么样帮皇帝用计谋打江山,而且统治、管制。帝王学当然很好。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都有一种「诸葛亮情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人家登门,三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