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唯一的兴趣和最大的理想、目标,就是写作,因为我太喜欢中文,太喜欢写作。以前一只手在动,现在两只手;以前用笔,现在打键盘。一动起来就快乐了,整个人沉浸下来。可是,我也必须告诉各位,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考试中文,特别是公开考试,都没有拿过第一名的。小学也好,中学也好,要高考,然后分等级,一等是最好。我每一次都很不服气,为什么只拿了二等。我总是觉得我回答的很好,写文章也很好,可就是二等,我一直不太明白理由是什么。后来,我终于读到董其昌——明代的伟大的艺术家,也是我们这一期要讲的大师的故事,我就恍然大悟了,也快乐起来了。原来我跟董其昌的命运是一样的。
董其昌说他从小就是才子。在那个年代,考试、当官,他十七岁的时候就去考,考秀才,他自己觉得不错,回答得很好,可是结果放榜的时候,一看,自己的名字排行第二,别人是第一名,他非常生气,耿耿于怀,觉得怎么可能不是我呢。后来他就打听,为什么不是他,终于,朝廷里面的人跟他讲,「年轻人,我必须告诉你,本来主考官把你排在第一名的,你的确写得最好,可是他觉得,你的书法、你的字写得太差了,不够漂亮。第二名的文章可能内容风格遣词用字比不上你,可是他的字好,他的字里面有才气,所以,最后关头,把你降格了,从第一变成第二」。这个遭遇当然是很大的挫败,因为每一个才子都不仅觉得自己是才子,而是觉得自己是第一大才子,绝世才子。
我可以想象,董其昌当时一定气得回家就抱头痛哭,借酒浇愁,可是人生就是这样的。坏的事情,最重要能够从中领悟、能够学到。所以,董其昌也是应了那一句老话,「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就勇猛、勇往直前了。他用心下苦功临帖,看古人的书法,看多了,练多了,痛下苦功,最后成就了他自己一番书法艺术,并且不仅是书法艺术,而是在整个中国书画艺术里面的大成就、大贡献。所以,可以想像,假如没有那一次的考试,没有从第一变第二的挫败,他可能就不成其为我们知道的董其昌了。
我觉得我们可以向董其昌学习的其中一点,很重要,就是他知耻。觉得自己很好的时候,看到别人比自己更好,他知耻,发奋,一定要比得上别人,甚至一定要超越别人。董其昌用他的成就,给了我们大启发。
董其昌是明朝人,1555 年出生,活到 1636 年,八十多岁才去世。他经历了五朝皇帝,嘉靖、万历、泰昌、天启,还有崇祯,也当了官。在整个漫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