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节 李翰祥:李黑导演(第1页)

我们前一集讲到阳刚电影导演张彻,他拍的很多武侠片、武打片,姜大卫、傅声、狄龙,后来的李修贤很多都是他的干儿子,他栽培出来,把他们捧红的,拍的电影都是血腥的——五马分尸、硬桥硬马,开展了华语电影一个全新的领域。

我们谈张彻的时候谈到他同期的一位导演李翰祥,李翰祥比他出道早,大家也在邵氏电影公司里结怨,传说张彻那时候被邵逸夫找去邵氏公司当编剧,也是智囊。有一天他写了个剧本,拿给当时邵逸夫旁边的邹文怀看,邹文怀就转给了李翰祥,可是李翰祥看完以后非常瞧不起,丢回去说:这个也是剧本吗?这句话传回张彻耳朵里当然不好受,张彻一边在电影公司工作,一边在报纸写专栏,写影评,就不断批判李翰祥的电影,李翰祥比张彻走在前面,那时候作为一名导演已经小有名气了,当然很不爽。

李翰祥也是有笔在手的人,他已经拍了很多黄梅调电影,非常红了,大导演被你这样公开批评还得了,他也写文章骂回去。咱们中国人常说瑜亮情结,既生瑜何生亮,我们以前说很多大师好像都是这样的,生命里面总是有一个跟你不相上下的人,两个人的生命好像有所交集,又有竞争,互相好像总有些仇怨,可是其实心里应该也是某程度的佩服。李翰祥跟张彻就是这样的人。他们都在邵逸夫手下做事,邵逸夫懂得用人,谁是人才高兴就把他找来,而且邵逸夫也懂的把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一来给他们发挥,二来给他们竞争,让谁都不服谁,大家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最后获得最大的好处的人就是老板邵逸夫了。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翰祥大导演,1926 年出生,东北人,在辽宁出生,几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到处走,8 岁的时候就跟着家人移居北平,后来在北平读了艺术专科学校。他学画的,还当东北学生在北平的代表,还有剧团的团长,简单来说两个字「才子」。而且他医术很好,会画画,也是这方面把他引领进电影圈。话说他在北平读书,然后也搞学生运动,当时是大时代嘛,结果就被开除了。开除之后他觉得这里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当时的上海私立戏剧学院派戏剧学家马彦祥去北平招录新生,后来据李翰祥自己说他只推荐了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他,因为他看过他演剧,然后他就去了上海那边读书,开始跟演艺界的人混在一起。

后来生活越来越艰难,时代也的确乱。到了 1948 年他就跑去了香港,很有意思,北方人去香港,李翰祥后来写了很多的文章,70 年代到 80 年代初非常好看的回忆录叫做《三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