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节 爱因斯坦:科学非万能(下)(第1页)

向爱因斯坦学习幽默

我们前一期讲到爱因斯坦的成长、坚持。这一期主要讲他后期,特别是二次大战以后的故事,也是很有意义很有启发的故事。

先说一句他的金句,他说维持和平只有互相理解包容,拿金句讲你就明白了,爱因斯坦被迫离开德国,被纳粹主义破坏。他去了美国,面对看到的各种情况,包括原子弹投放在日本广岛长崎。他心情很复杂,对人类应该如何处理文明,如何追求和平有很深的体会,所以就讲了这句话,武力不能维持和平,要理解和包容才可以。

他讲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美国研究开发原子弹,除了因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理论产生了作用,还有因为爱因斯坦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过信,提醒他说德国希特勒可能会很快研发出一种类似原子弹的大型武器,所以我们也应该有所准备。当然是不是只有这封信产生了作用呢?很难说,具有很大的争议。可是他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家给总统这样的提醒,这不仅是提醒,还有督促,甚至有鼓励和推动的作用。罗斯福更慎重的考虑,并安排资源、调动资源,这就推动了以曼哈顿为名的曼哈顿计划。找了我们前两集所说的奥本海默来当头,研究出来了原子弹并投放。这个事情是爱因斯坦基于他当时对德国科学进步的研究和理解,才对美国总统提出这样的提醒。当然不是说我们赶快做个炸弹来把对方炸得稀巴烂杀光吧!那当然不是这样的用心,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他自己写过这封信,而且他物理学理论也对这个原子弹的发明产生了直接关键的作用,而他又眼见这么多人死在原子弹下面,他是何等的心痛和担心。

我们中国的阴阳太极的理论技巧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是非常精彩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阴和阳也互克,战争和和平在爱因斯坦的心中也是这样的。可能就是这样的一种道理,爱因斯坦才说战争是一种疾病,我们必须抵抗战争,而抵抗战争的结果就是必须要杀更多的人,他的心情复杂矛盾,对于他这么一位善良的人来说是多么心疼。后来在 1955 年,爱因斯坦 76 岁去世的前一年,他就对他老朋友讲他一生中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给总统写信,而且还签了名,去提醒罗斯福总统制造原子弹。然而他当时犯这种错误,也有一个理由,当然这不是给自己开脱,他只不过给老朋友讲自己心里的理由。他说因为我当时判断德国人拥有制造原子弹的能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这种可能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有危险的,所以他才会签署。

后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