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期谈到胡适,说他十多岁跟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乡村女孩订婚,胡适一辈子对太太不离不弃,我们就说胡适非常伟大,对老婆很负责任。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倒过来看,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出去留学读书,发展自我的是胡适,是男生,而不是女方?为什么她未婚妻不能出去读书,开展自己的事业,而成为一个伟人的老婆?好像能够把老公留下来已经是她最大的成就了。性别之间,男女之间真的这么不平等吗,看起来的确是。
第二期我们谈到富兰克林,也说他怎么伟大,他也有个太太,太太替他生了一堆小孩,她太太的聪明才智可能比不上富兰克林,可能还超越他,可是为什么还是要留在家里当一个太太、一个妈妈呢?为什么不能开展自己的成就呢?这些问题只要我们把性别倒过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蛮多问题的。
这一期我们要介绍的这位人物,她用她的生命在这方面实践,去争取她的成就,一位女作家,伍尔夫。
伍尔夫在 1929 年出版了一本书,翻译为中文叫做《自己的房间》,这个书是她的演讲、散文、笔记的集合,她在里面创造了一个关键人物,虚拟的莎士比亚的妹妹。假设莎士比亚存在,假设她有一个妹妹,跟他的聪明才智,文字能力,幽默感想象力是一样的,她能够做什么呢?她在那个年代,在英国的年代,能够像莎士比亚一样,创造自己的艺术、创作、戏剧各方面的文学生命吗?伍尔夫的答案是说,不太可能的。
伍尔夫是 1882 年出生的,她是 19 世纪末期,而故事发生在 19 世纪,是更早以前的英国。伍尔夫说,假设有这样一个妹妹,她很有个性,家里指定要她嫁给谁,可能是年纪更大的商人,更小的贵族,她不喜欢,就逃婚,逃出去之后,可能生病,可能饿,可能穷,可能死,可能找到她的爱人,成为另外一个男人的太太,生了一堆小孩,成为了妈妈,而这已经是莎士比亚的妹妹可能取得的最大的成就了。
在那种情况下,女人还写作,成为诗人、艺术家、作家,很容易被认定,她是一个迷失的找不到自我的艺术家。对于女性所创造出来的,不管是艺术创作,甚至她们随便讲一句话,都是被放在次等位置的。用中国老话的想法就懂了,「妇人之仁」,不好的、比较愚蠢的想法跟事情都出自女人的嘴巴。
在伍尔夫看来,女人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是成为伟人的妈妈,伟人的母亲。她不是伟人,女人的存在、位置、价值、成就,是没有被全面承认的。在这种生活的情况下,女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