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节 王韬:中国报纸第一人(第1页)

其实在清末的时候,有好多人都是透过文字来鼓吹新的思想,不管你是主张革命,建立共和,还是追求变法,追求君主立宪。尽管有着不同的取向,但只要一心想着国家的前途,对于思想启蒙都是做了很大的贡献。

这一期的大师也是同样的人物,他比黄世仲早一点,他的想法很新,影响了康有为、李鸿章等等很多的人,也影响了日本。在中国整天大时代大转型里,他在文化史上面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名字叫王韬。1828 年出生,1897 年去世,活到 69 岁。他的想法,不是搞革命,而是搞变法。他推广变革思想的凭借也是文字,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王韬是中国报纸新闻第一人。因为他创办了一份报纸,在香港叫做《循环日报》。「循环」两个字,来自中国的传统思想。循环,生生不息,保持活力,中国要改变要改革,就要保持活力。

王韬出生在苏州,从小读书很厉害。18 岁考了县试第一名,后来到昆山考了县考,中了秀才。再到京陵考试,落地了。可是落地归落地,他得了一个很奇怪的外号,叫长毛状元。什么意思,那时候太平天国的军队是留长头发的,所以就是长毛,等于被视为太平天国的状元、智囊。对王韬来说,总是觉得自己无辜,他只不过写了一点意见给太平天国的人,可是被清廷追杀,正是清廷追杀,他才来到香港。

故事从头说起,王韬中了秀才之后再也考不上了。他就从苏州的老家去了上海,他父亲在那边搞生意。他在上海开了眼界。王韬一辈子在两个大城市里面开了眼界,改变了他的思考。一个是上海,一个是香港。

他在上海开了什么眼界呢?主要关于宗教跟出版。他去上海,到处游玩,参观了伦敦会的传教地,麦都思主持的出版社墨海书馆。对于出版世界,真的开了他的天眼。他发现原来洋人搞出版是这么灵活。他去了出版社的排字房,看到一个个活字版印刷的字体,一个个 abcde,按照顺序排在那边,也有中文的活字版印刷,都是整整齐齐的。他就想终有一天,我一定要自己办个书馆,搞个出版社。

在那边他开了脑洞,原来世界的大,不仅是中国的传统的学问。他就觉得说要向洋人学习。他也帮了洋人,因为他父亲去世了,家到中落,他要工作,得到麦都思的聘用,在墨海书馆工作,负责翻译。在那个时候,一直用的中文《圣经》,是由大师马礼逊翻译的。可是,英国的伦敦的教会,觉得这一个版本的《圣经》,太多的俚语方言,很粗俗,就组了一个五人工作小组来翻译,这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