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茶禅一味的实践(第1页)

圆悟克勤( 1063-1135),宋代高僧,谥号「真觉禅师」。早年于多地弘法,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受到北宋徽宗和南宋高宗的推崇。著有《碧岩录》,后世将其誉为禅门第一书。

image1

(圆悟克勤禅师像)

● 圆悟禅师写给弟子虎丘绍隆的印可状,即参悟并允其嗣法的证明,是现存最古的禅僧书迹,被茶道家视为禅僧书迹之首,内容述及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至宋代分为各派的经过和禅宗的精神。

据传,该书迹装于桐木圆筒中而漂流到萨摩(今鹿儿岛县)坊之津海岸,一度为大德寺大仙院收藏,后古田织布应伊达政宗的要求而截为两段。

image2

(印可状前半部,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 墨迹开山:村田珠光曾跟随一休宗纯参禅,得到了一休珍藏的圆悟禅师的墨迹。珠光由此悟出了「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开创了以禅宗为精神先导的茶风。

言语道断

佛教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

● 继承了利休茶风的千宗旦,在回答弟子藤村庸轩的记录中说道:“茶道本来是以禅为皈依,所以和禅宗一样,是言语道断。”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任何境界的显起,都是虚妄,不要执着于言语,同样也不能执着于心境。

茶事中的茶禅一味

●朝茶中,客人在进入内露地之后的第一件事是用主人运来的水洗手、漱口,洁净身心,与在朝庙或者寺院拜神礼佛前要洗手洁净身心如出一辙。

● 《法华经》:「出三界火宅,露地而坐,无复碍,其心泰然......」,即指露地出离了三界之外,是没有烦恼、清净无物的境界。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