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诸葛亮基本就是中国古典的最典型的人格体现,几乎所有的美德他都具备,他的一生有种种的遗憾,但也堪称接近完美了。
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到思维的深层结构,这节课先来了解一下逻辑思维。
经典就是这样,看多少遍总还会有新发现,百看百模样,千品千滋味啊!
诸葛亮是思维能力超强的高手,他不用于军事也一样,在西蜀治理国政同样井井有条。我们在《三国演义》的小说里充分看到的是军事上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虽然小说里有演义的成分,但是,诸葛亮在历史上那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谋略家。不仅如此,卧龙先生的书法绘画音乐文学各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还会加工制作工具,发明家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真是退可当陶渊明的榜样,进可成管仲乐毅之功。他基本上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了。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的时候,他 27 岁,我们想想我们 27 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当然他是典范嘛,一直被模仿很难被超越。他一出山就是一鸣惊人,石破天惊的节奏。太耀眼了,谁都不能视而不见,想假装不知道都不行。
孔明先生没出山就对当时的时局走向了然于胸了,他是怎么知道三分天下的呢?当时,曹操号称拥兵百万,孙权躲在江东偏安一隅,刘备更是没人没地,东奔西躲,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啊,三结义的兄弟也是东离西散,不知道何处安身。诸葛亮怎么就敢三分天下,还给刘备留一份呢?
我们先看下面一段故事,却说,诸葛亮火烧博望、新野之后,刘备军团狼狈撤退到江夏,曹操发兵准备统一大业了。江东孙权急忙派鲁肃前往江夏假称为刘表吊丧,实则为了探听虚实,以备东吴做出决策。
与此同时,刘备和诸葛亮也在谈论这件事,诸葛亮定的战略就是联孙抗曹,关羽最后败走麦城,还是败在没有执行这一条战略上,看看战略方向的重要性!
玄德曰:「江东人物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耶?」担心自己没实力,人家孙权凭什么带我玩,和我结盟。孔明笑曰:「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来探听虚实?」不必担心,有我在,只要来人,我就有办法办成这事,而且肯定要来人,等着就好。
小说写得好,先铺垫孙权派鲁肃,再交代刘备和孔明的想法,然后为了增加戏剧性,又推一把:正说间,人报江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