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第一周小结

时光总是流逝,无可挽回。我们何不在思维的时空让过往、现在和未来相遇!让我们用心感悟,在思索中遇见未来!

我们上周介绍了重要的思维单元、细胞——概念,还有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是描述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其实就是揭示内涵,而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就是下定义。概念的内涵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外延解决「有哪些」的问题。

在我们的课程介绍里,思维的类型我分为四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在使用层面的思维表现形式,而它们对应的较深一层就是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它们是思维运转层面的表现形式。而更深层的逻辑思维等几种在后面课程陆续会讲到。

因为思维具有抽象性,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案例展开,而且我们都是从使用层面,也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角度开始讲起。

课程介绍里提到的几处「抽象」这个词,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顾名思义,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提取,抽离出来的意思。

但在不同的地方,我们使用的角度不太一样。

比如思维的特性里就有抽象性,这是思维的天然的属性,我们所有的思维都具有这个特性,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情况。

在思维基本方法里说的抽象与具体相对应的这一组,这是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的。

还有在理性思维的特点里也提到抽象,这个抽象是与感性思维里的直观相对应,是一个动词,是说我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是要主动运用抽象的办法和能力去分析问题。

还有与形象思维相对应的抽象思维,这里的抽象是强调这类思维的典型性,最能体现思维的抽象特性。

关于这些名词的理解,我们会随着课程慢慢体会,我们说体会其实就是形象思维的方式。

所以大家今后对我们提到的各个知识点要有敏感度。

尤其是概念,分析问题就从概念开始。

好的,这周小结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周末愉快。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