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周已经介绍了重要的思维单元——概念,但是我们对概念的理解还要继续,因为它隐藏的秘密还很多,我们这节课就加强一下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孔孟、老庄、荀韩各家各派,思想界真可谓百花齐花,热闹非凡,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大都奠基于此时,在印度有佛陀诞生,而相对应的古希腊文明也同样是人才辈出,思想成型的时代,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人类社会的这一时期被雅斯贝尔斯称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
我们上节课说的古希腊的芝诺,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物,他比苏格拉底还早一点,生活的年代大致与子思相同,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有书国学在讲《中庸》课程,子思就是《中庸》的作者。
这个芝诺像中国的名家一样,非常有意思,喜欢提出一些奇怪的论题。
在讨论芝诺的「飞矢不动」之前,我们先思考两个概念:运动和静止。
作为两个相关的概念,我们先简单地分析一下。
运动,就是一个物体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静止,就是一个物体保持在一个位置不变。
我们现在就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芝诺提出的飞矢不动。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这个问题改成问答体。
如果芝诺问你:「一支射出的箭是运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运动的。」
芝诺就说:「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运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是这样吗?」
「是的,那当然。」
芝诺会接着说:「那么,在这一瞬间,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是一样的吗?」
你可能会考虑一会儿,然后说:「当然一样。」
芝诺就会问你:「那么,在这一瞬间,这支箭是运动的,还是不动的呢?」
「在这一瞬间当然是不动的。」
芝诺继续发问:「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在每个瞬间,那也是不动的。」
芝诺满意地笑了,「在每一个瞬间,这只箭都是不动的,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对吗?」
这个时候,芝诺笑了,我们都傻了。
分明是运动的一只箭就这样静止了。
其实我们现在还有一个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个问题,现在大家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