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独特商品与扩展思维(第1页)

我们这节课要从生活中最不起眼的小事情开始,学习如何从一个简单事件形成扩展性的思维,尤其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衔接,这是一个扩展思维的好入口。

大家都会买东西吧?应该都会,那么大家是不是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苹果的价格不停地上涨,而梨啊、香蕉、芒果等等其他的水果价格低廉,那么我们是多买苹果还是转向其他水果呢?首先我们没有特殊的偏好,就是说只能吃苹果,其他的不吃。

很明显,大家要选择其他可替代的水果了。

现在我们就来看历史上发生的一件事。

1845 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土豆的价格飞升,大家知道,西方人非常爱吃土豆,恨不得当成主食一样,但是当这个土豆价格疯涨的时候,人们没有转而去买其他食物,土豆的需求量不但没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这是怎么回事?

针对这一现象,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研究后作出了解释,这类现象就被称为「吉芬难题」。这类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后来就被称作吉芬物品。

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这种经济学领域的特殊商品。我们不用去看经济学的书籍,先试着分析分析。

刚才说,苹果太贵了,我们去买别的水果,那么要是大米和面粉开始疯涨,大家会怎样?找什么代替呢?红薯、玉米,其他五谷杂粮,还是怎么办?如果是盐开始疯涨呢?找什么替代?

大家这时候都知道,马上屯点粮食和盐,为什么?因为它们没有很好的替代品。通俗点说,没有这些真不行。别看现在商品丰富了,基本的米面油盐不起眼了,真到了特殊时期,让你天天吃龙虾,你也得变成《甲方乙方》电影里的那个大款。

所以我们知道,这些物品的价格越是上涨,大家越着急购买。这些特殊的商品现在就称为吉芬商品。

现在大家会觉得这个问题不复杂啊,但当时土豆的市场情况出现之后,经济学家很是挠头,因为违反了之前认可的经济规律,那就是物价上涨、需求降低,物价降低、需求上涨这个基本规律。它反过来了,结果一些经济学家想不通了、莫名其妙了,感觉这是一个怪物,不受规律的控制了。

切记,规律是要遵守的,但遇到新情况时,思维千万不要被僵化,要开放,要去想有没有新的可能。

上次课留的一个思考题,是说去市场买菜,遇到同一种菜价格不同,大家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了呢?从白菜扩展思维到什么了呢?

我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