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节 日月星辰与日常思维(第1页)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探索历程,如今大爆炸理论和量子宇宙学是探索宇宙的重要理论体系,里面的专业语言和各种公式、演算,没有专业训练的人基本就跟看天书一样。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仰望星空,做自己的内心的主人。

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讨论一下深层结构的日常思维。

咱们今天这节课算是一个小小的挑战,因为对抽象能力的要求要高些,要是刚开始就讲深层结构,估计书友会非常迷惑。

物理学家吴忠超是大名鼎鼎的现代宇宙学家霍金的学生,对于宇宙学,吴忠超有这样的描述:无边界量子宇宙学已经把「造物主」或「上帝」从宇宙创生的场景中祛除,而这新方法在某种意义上又将我们推上万物之灵的宝座。事实上,任何文化创造,无论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恐怕都不及理解我们自身存在这个命题伟大。

最后一句有着很强的人文精神,之前讲过笛卡尔的理性自我,也是寻找自我存在的方式,当然,相比现代的宇宙学的方向,一个是从自我出发证明自我的存在,一个是从宇宙的宏观背景找寻人类的存在来源,都具有理性的精神。

但是,吴忠超先生的这句话,也有些前后不相容的问题,「任何文化创造,无论是艺术的还是科学的,恐怕都不及理解我们自身存在这个命题伟大。」

任何文化创造是否都不及「理解我们自身存在」这个命题伟大,可以存而不论,但是要想「理解我们自身存在」这个伟大命题的途径又是什么呢?除了艺术的和科学的,人类还有什么手段吗?显然,这里的艺术的是广义的,不是单指一些艺术形式,而是人文学科的意思,而现代宇宙学正是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所以,这句话前后有些不融洽,但还不能说完全矛盾。没有充分融合。

而且,大爆炸的前提是根据观察到的数据倒推出来的,不能保真。现代宇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假设前提的演绎体系,和进化论的道理是一样的。前提还未被证实,反例也不少,这是理论不断修正的原因,其实都是在解释新发现的证据。

前面说的是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来看,而人类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自身的存在,那就是人文学科的角度。

先看几首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几首都是唐代王维的诗作,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