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假丑恶总是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相伴相随,但是追求真善美的脚步也从未稍停。而「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显弥足珍贵。
因为这个阶段的内容都比较具体,课上分析完了基本也就清楚了。我们周末分享做适当延伸。
交换信封的案例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可是有什么实际用处吗?我们课上说不仅有,还非常有。咱们简单解释一下。
大家还记得我们说过的谈判吗?最终结果都是妥协,其中双方各让一步的情况需要知道让到哪一步。有限次重复交换信封就可以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看似无意义的信息交换其实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暗示。大到国际大宗贸易交易,小到街头巷尾的小买卖,无论是商界还是政界,谈判与讨价还价的活动随时随地在进行,而越是复杂的谈判,来回次数越多。
比如,中美的博弈势必难免,每一次较量都是在交换信息,确定自己和对方的底牌。
如果感觉有限次的交换还不过瘾,咱们再来看下无限次重复交换信封的情况又会如何呢?先说「无限次」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信封里的钱数是有上限的,那么我们知道就可以通过逆推一步步确定,最终会在有限步内结束。此时有无下限是没有影响的,因为是逆向归纳。
如果只有下限,我们是无法逆推的,而且拿到最少钱数的一方会一直选择交换,他不会吃亏的。没有上下限当然更加满足「无限次」博弈的条件。好了,我们明白无限次的意思了,没有上下限或只有下限都构成无限次,而「交换」又是一个均衡解,交换不会停止。
这就是为什么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已经在最下限了,情况不会更糟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只要有产,有产阶层了,不管资产多少,都不爱瞎折腾了,要有一定期望地折腾,这就是案例里说的,期望值高于现在的状况,当然要交换,这里就是要追求更高的期望嘛,直到有一天,感到很难有更高的期望了,安静了,结束这个「交换」,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越来越喜欢安静地处理自己一些不费力的事,而不喜欢拼杀了,有些事知道能做但没有超过自己现有的期望,不做了,休息了。期望值很高的情况下,也可能参与,采取的主要形式是投资控股。
其实,每一个案例里面都包含很多这样的思想,只是咱们课程主要是讲思维本身,课上就不做更多的扩展了,大家可以学到这个思路,思考很多的现实问题。
我们简单介绍另外一个和推理有关的关系,因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