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节 道德抉择与思维机制(第1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忽然有一天,会觉得世界好像不是以前的模样了,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其实这就是自己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改变了,就是某种观念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在这一天通过某个具体的情况触发了。这个触发点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那个东风,我们常用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来形容。

这节课咱们就来考察一个需要转化思考模式的案例。

来看一个《圣经》上的睿智故事,就是上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所罗门王分孩子的故事。

一日有两个妇人来,站在王面前。

一个说,我主啊,我和这妇人同住一房,她在房中的时候,我生了一个男孩。我生孩子后第三日,这妇人也生了孩子。我们是同住的,除了我们二人之外,房中再没有别人。

夜间这妇人睡着的时候,压死了她的孩子。她半夜起来,趁我睡着,从我旁边把我的孩子抱去,放在她怀里,将她的死孩子放在我怀里。

天要亮的时候,我起来要给我的孩子吃奶,不料,孩子死了。及至天亮,我细细的察看,不是我所生的孩子。

那妇人说,不然,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这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她们在王面前如此争论。

王说,这妇人说,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你的,那妇人说,不然,死孩子是你的,活孩子是我的。

就吩咐说,拿刀来,人就拿刀来。

王说,将活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那妇人,一半给这妇人。

活孩子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就说,求我主将活孩子给那妇人罢,万不可杀他。那妇人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罢。

王说,将活孩子给这妇人,万不可杀他,这妇人实在是他的母亲。

以色列众人听见王这样判断,就都敬畏他,因为见他心里有神的智慧,能以断案。

翻译的很明白,不多说。

单从这个偷换孩子的母亲的表现来看,似乎真的被失去孩子的痛苦打击的有点呆了。所罗门王遇见这样的笨人也真是幸运。

只是在她说:「这孩子也不归我,也不归你,把他劈了罢」,这时候,难道她自己没有一点警觉,真有这么傻?我们现在要跳出这个故事,试着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别让两人都这么委婉地表明自己的原始身份,而所罗门王也不必把聪明睿智建立在他人的愚笨之上。

换句话说,咱们在大多数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