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听闻识见到的一切都是表面,而重要的东西都在表面的下面隐藏着,要去探索这些更深层的性质,就不得不用我们的思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绝大多数时间,我们的思维都处于表层,这其实就是说,我们只停留在思维宝藏的门口,却从没打开。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问题是出在这里。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辩证和形而上学这两种方法。
学习要有主线,我们这门课的主线是思维能力,所以提醒书友不要被各种有趣的案例迷惑,而要抓住背后的方法。
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跟孔子基本一个时期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提出「博学并不能使人智慧」,因为智慧不在于只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小故事,说老赖借老石的钱,很久了怎么要都不还,老石就告到衙门。老赖很有理地说:「他找错人了?我没借他的钱。」理由是,「古人说得好,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那是之前的老赖找他借的,借条也是从前的老赖写的,那为什么要现在的我还呢?」
于是,县令下令:「我让你们狠狠地打刚才的老赖,你们还等什么呢?难道我会让你们打现在的老赖吗?毕竟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出结案的办法。」老赖正在得意,此时只能假装强硬:「县令大人这是乱用刑罚。」县令笑笑说:「是吗?那也是之前的县令,又不是现在和将来的我了,打吧。」老赖赶紧磕头认账了。
这里老赖犯了一个什么思维上的错误呢?暂放一边。
上节课让大家思考的一句话,「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赫拉克利特说的一句话。因为,河流的水不断流淌,等我们再次踏入的时候已经不是原来的河流了。
我们用文言一点的话重复一下,就是: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这就是西方辩证法的最早表现形态。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而形而上学的方法是与辩证法相对的一种方法,也就是用孤立的、僵化的、片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克拉底鲁更进一步说,连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都不可能。大家一想也对,水不停地在流逝,以前也说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克拉底鲁说的不是更准确了吗?可是这样,就没有什么是能被把握的了,这不就陷入上面故事里的老赖的想法了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