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节 适者生存与思维混乱(第1页)

大家都大致了解「发展」的意思,一切向前就是发展,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可是时代、社会天然地就是向好的一面进步发展吗?老天安排好了,还是玉皇大帝安排了,上帝、佛祖,什么是宇宙的真相?中国古代智者对这一点有非常智慧但又不同的理解。

但我们这节课要来看乱用理论的可笑案例。

鄱阳湖,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世界最大的鸟类保护区,白鹤的世界,水鸟的天堂。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数量占到全中国一半。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由来已久,建坝的好处多多,列举起来条条都令人兴奋,让人觉得我们现代人真是「法力」无边,有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但是反对声音从规划之初就从未停止过,原因是建闸设坝会毁灭鄱阳湖这片候鸟的天堂。利弊之争仍在继续。

简单说下面临的困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立项是针对水资源的保护以及防水患这些角度来确立的。反对的出发点在于对生态的破坏,而且是不可逆的,认为在没确认好之前不要施工。各执一词,各有出发点。

其中白鹤尤为受人关注,因为白鹤是全世界第三稀少的鹤,原有三个种群,其他两个种群已于近十几年消失了,从 2002 年在印度西部过冬的一个种群再没出现,2006 在伊朗境内过冬的种群只剩一只,孤孤单单的一只了,想起来就很难过,飞到家园已经无鹤等待无鹤陪伴。而鄱阳湖的白鹤已经是这个物种的最后希望,被划为「极危」物种,距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而白鹤几乎是纯素食者,它在鄱阳湖的浅水区和泥滩里挖掘植物块茎为食。

2016 年年底,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在即,面对候鸟问题上的质疑,江西省鄱建办的负责人表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算草不够吃了,适者生存,鸟类也会捕鱼,或者到农民田里去吃玉米、番薯。并表示,「我们救助的时候给白鹤吃小鱼,也都是吃的。」进一步,就算出现最差的结果,鸟类还是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寻找到生存方法。

这个观点一出,舆论哗然啊,咱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说法。

首先有理:适者生存;其次有据:白鹤也吃小鱼;再次有节:万一不行,改变饮食结构。

咱们逐条来看。

首先,适者生存是从哪儿来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基本就是进化论的论点,然后达尔文罗列众多案例,加强这个结论。这是什么思维过程?对,归纳法,但是前提是从哪儿来的呢?还是归纳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