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成功密码与分析问题(第1页)

第二节 成功密码与分析问题

这节课大家要和我一起开始分析问题了,先从直观上体会一下,我们如何针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展开层层解析的。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这门课程的学习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

不知道大家平时遇到一个问题是如何展开分析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利用原有的经验,而没有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上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好的同学一定是善于思考的那些人。

从小我们学了很多知识、很多课程,但是偏偏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思维方法,而我们现在就要来弥补这个小遗憾。

上节课我们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不知道是否有些想法了呢?

年轻的王强用三句简短的话说服了老教授,到底里面蕴含什么玄妙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这段话的深层含义。

其实,在这段简短的陈述中,王强老师利用了多种思维方式,而正是他的思维能力打动了面前的教授。

我们来看他说的第一点,其中他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思维,最终推导出对自己有利的结论:

他说:「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的这个东西,它是通过运行软件来完成任务的。软件是什么?就是人发出的一系列逻辑指令;而这些指令,必须通过唯一的媒介,就是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程序的东西。那程序是由什么完成的呢?必须用一种编程语言来完成。既然叫它编程语言,它就应该是语言的一种。在语言这个领域,我已经很熟悉了。

大家看,他把原本自己不熟悉的计算机同过层层推导,引向了自己熟悉的语言领域,其中只变换了「语言」这个概念的含义,大家知道,编程语言其实并不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我们并不计较这样的说法,实际上,这位老教授也没有计较,反而说:「这点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还夸了一句:「厉害。」这个「厉害」显然是说他的推理能力。

在第二点中他用了什么思维方式呢?大家不妨想一想。

他是如何把算盘跟计算机联系到一起的。

对,这是利用了发散的思维。

没有点发散思维,还是很难把中共党史里用算盘的事跟计算机联系到一起吧。老教授当时听了哈哈大笑,还说:「有关联吗?我怎么没有学过?」当然教授也不会去深究谁是最早使用算盘的政党。

这体现的是沟通的水平。

在第三点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