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卜算子乃宋词佳作《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北宋王观。
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形象思维。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神,所以有「秋波」的说法,这里反过来,用眼波形容水;同样,古人用远山形容美人的眉毛,叫远山眉,这里反过来,用眉峰形容山。显得非常别致。
友人要去向山水之间的远处,就成了「眉眼盈盈处」。又自然又贴切。
这里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江南还能赶上吧,要是赶上了,千万要把春色留住啊。
送别词,写得一点不悲伤,淡淡的伤感,令人回味无穷。
很多书友都觉得自己抽象思维的能力差,其实比较而言,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还难把握,因为形象思维表现的没有那么清晰。而抽象思维里的概念、判断、推理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只是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太熟悉,不适应分析问题的方法步骤而已,了解之后,多加练习,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可是这个形象思维就不那么好把握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很容易学会做诗的方法,但是要写出好诗却很难。其实还有很多情况都是如此,比如下围棋,规则非常简单,学会下棋不难,但是要下好可费了劲了。因为它不仅要求分析能力,还要求观察能力,甚至需要很强的直觉帮助。
打球、下棋,包括做数学题、学语言,高手都有很强的球感、棋感、题感、语感等等。这种直觉其实来自日常的观察和体验,而这类感受就上升成为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观察和体验,它的形式有直觉、类比、意向。
我们和抽象思维对比来把握形象思维。比如,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胖的人和瘦的人,请问我们对胖瘦的定义是什么?
很难说清,现在体检的时候,仪器先进了,量化了,给了一个标准。但是我们知道,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问一个人这么多数据才决定一个人胖瘦。这就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区别,它们都能得出胖瘦的结论,但是方法不一样。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问一个人有多重,大家一般是说多少斤多少斤,咱们说到斤就可以了,有说我的体重 130 斤 7 两 6 钱的吗?买白菜到了 3 斤 2 两就差不多了,需要到 3 斤 2 两 3 钱吗?但是买卖黄金、钻石,你说差不多二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