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5、闲聊,把熟人变知心人(第1页)

大家好,我是诗雨老师。很多人以为,能说话就会聊天,根本不需要专门的训练。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聊天是一种技能,它有自己的原理和相应的套路,涉及到很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

聊天分为两种,一种是偏向讨论专业内容的聊天,趋向于得出结论,目的性很强,往往也是有准备的。而另一种看似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一些零散的话题,比如在鸡尾酒晚会上,和刚刚认识的陌生人闲扯几句,没什么目的,也没什么结果产生。一般称之为闲聊。

第一种聊天往往决定了彼此交往的深度,而第二种聊天就是充当关系的润滑剂,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态度,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我们常说这个人社交能力很强,很大部分是因为这个人会闲聊。很多人认为闲聊没有什么作用,反正也得不到什么信息,还不如自己发呆,这是非常可惜的,殊不知,闲聊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关键。

举个例子,一般来说,老师的水平都不会相差太远,都具备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但是大学里,最受学生欢迎的并非知识渊博的学者,而是喜欢在课堂上闲聊,充满趣味性的老师。这些闲聊,虽然与课堂传递的信息无关,但是却能使学生喜欢上课,反而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这跟我们平时的闲聊是同个道理,尽管有些人你跟他聊天没获得什么信息,却觉得大家聊得蛮开心,似乎彼此的关系都上了一层楼。

当你实在没话说的时候,有两句非常实用的闲聊语句。那就是「今天天气不错」或者「今晚月亮好圆啊」。可别小看了这两句废话,它们往往能测出对方对自己的兴趣和他的大致脾气。

如果对方以冷眼相待,觉得你是个神经病,没话找话,这种人就是比较苛刻的。乐哈哈响应的人,往往比较开朗。所以你看,这样简单的一句废话,就能大致了解对方,融入新环境。善用闲聊,在关键时刻,能帮助自己找到各种环境中社交的突破口。

那么,到底该怎么训练自己的闲聊能力呢?闲聊到底需要什么技巧,怎样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闲聊灵感呢?在不同环境,面对不同人群,采取的闲聊策略是否有所不同呢?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闲聊的目的在于制造气氛,传递感觉,方式重于内容。

如果没有闲聊作为关系润滑剂,生硬而唐突地进行有实质性讨论和交流,其实都会影响效率的。比如一个商业项目要确定供货商,对方一坐下,你还没来得及说「嘿,你好」。他早已经进入正题了:「在这次的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