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听的是让大脑放松已进入专注状态,促进深度工作,也增强记忆力的慢板乐曲。我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首缓慢的钢琴曲,叫做流泪,来自捷克作曲家莱奥什·雅那切克。这位作曲家生前并不是很走运,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他,但是很多大作家都很喜欢他。比如像日本的作家村上春树,还有捷克的米兰昆德拉,他们都曾经在书里面反复写到亚纳切克,甚至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EQ84》里面就是把雅那切克的代表作作为小说里面的配乐,贯穿了其中的不少章节。
为什么小说家都非常喜欢雅那切克呢?因为他的音乐语言非常真实,他的旋律从不说谎,那么他的旋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米兰昆德拉曾经描绘过雅那切克的肖像,他写道,这是一个小个子的男人,浓厚的白发、八字胡,手持一本打开的本子在散步,把他听到的话语用音符记录下来,也就是说雅那切克喜欢从人们的语言音调里面寻找音乐。他长期坚持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捕捉人说话时的心理状态,寻找最真实最自然的音乐。在雅纳切克之前,捷克的音乐家都是浪漫派的,他们习惯优美的情感,饱满的旋律、描绘神话的人物。雅那切克觉得那种音乐到了 20 世纪已经不太合适了。当然这样的音乐美学,普通大众一开始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也是因此雅那切克一直被埋没一生,默默无闻。
雅那切克生活在 1854 年到 1928 年之间,他的音乐生涯开始得非常早,11 岁就参加了教会的唱诗班,青年时代就读于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后来去留学到维也纳的音乐学院深造,回国定居之后,他在当地的师范学校教书、接货或写点曲子,积极的参与民族音乐的研究。在 1888 年 34 岁的雅纳切克写完了他的第一部歌剧叫做沙尔卡,他讲的是一个捷克女英雄献身爱情的故事。
可是这部歌剧出师未捷,因为他的剧作者不肯公开演出,一直到 59 岁雅那切克才完成他的第二部歌剧,也就是他的作曲事业成熟的标志,叫做耶奴发。耶奴发是一个美丽的女孩的名字。这部歌剧是革命性的,我们知道传统的歌剧往往写得像长篇的诗歌是采用韵文体的。但是雅那切克的歌剧却写得像散文一样,比较日常化,也比较具体,是现实主义风格。但是这部歌剧在捷克始终没法上演,直到雅那切克 62 岁的时候,这部歌曲耶奴发终于在布拉格出人意料地成功了。
雅那切克也终于成名了,他被看成是大器晚成的大师。只是在那个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现代派的歌剧,比如像德彪西的佩雷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