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刺激大脑细胞活力的乐曲给大家挑选的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 G 大调双曼陀铃协奏曲,也就是为两支曼陀铃与乐队而作的协奏曲。这是曼陀铃音乐中最著名的一首了,其中的快板具有刺激大脑发育的功能,而曼陀铃纤细精美的音色也具有唤醒大脑、抒发压力的疗愈效果。
曼陀铃大家也许听说过,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欧洲乐器,起源于意大利。曼陀铃这个字在意大利文里面是杏仁的意思,因为曼陀铃的形状就像是一只 40 厘米长的杏仁,也就是和小提琴差不多大小。它的琴体构造优美,背部隆起呈半圆形,琴上一共有 4 根弦。我们在欧洲的古老乐器里面会看到有类似的琉特琴,也有曼陀铃,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差别?其实曼陀铃就是属于琉特琴家族的,属于同源乐器。
曼陀铃的声音清脆、干净,又带着浓厚的民间风格。著名作曲家马勒在大地之歌里面曾经运用曼陀铃,中国作曲家谭盾在《卧虎藏龙》里面也用了一段曼陀铃,它听起来有点像沙漠中的驼铃,也让人想起沙漠中的阿拉伯乐器。据说曼陀铃的始祖就是阿拉伯的乌德琴。乌德琴往西发展来到巴尔干半岛,发展成了琉特琴曼陀铃。乌德琴往东来到中国的长安就成为琵琶。曼陀铃林出现在 16 世纪的意大利,也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在当时意大利流行牧歌曼陀铃就成了牧歌的伴奏乐器。
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欧洲古代的名画画里面有美酒、鲜花、和美少年,他们往往都在谈着曼陀铃,而为曼陀铃写作协奏曲的也就只有维瓦尔第了。因为这首与乐队协奏的大型协奏曲曼陀铃,不但可以恬静优美,如牧歌也可以做出深刻的感伤之情。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这首双曼陀铃协奏曲采用巴洛克时代的常见结构,快慢快三三个乐章的结构也比较均衡,每个乐章都是 4 分钟左右。第一乐章像一个开场曲,乐队奏出具有礼仪风格的曲调。曼陀铃在其中合奏,在这样的小型仪仗队风格里面,也可以听出来合身的变化、轻盈曼妙,和声变化的巧妙,听起来音乐就会像涓涓细流流到每个人的心里。
在合奏之后,曼陀铃接过曲调继续发展之后,乐队与曼陀铃起起伏伏,用互相合奏、呼应对话的方式发展音乐。巴洛克的音乐里面有一种典型的风格,就是曲调组织,往往有一个图案的造型。音乐家们把声音化成图案,就像我们现在在巴洛克式的墙纸上面可以看到的有一些椭圆形的三角形的图案,其中用花草、水果等等素材组成。音乐也是统一的风格,把音符组成一些弧形的凹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