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道。所谓道,就是知行合一的知是良知,依凭良知判定去行动就是知行合一。道自然包含着术,作为术的知行合一。或者说,当知行合一成为方法论时,它的内容就非常多了。
下面,我们依次来说。
第一:王阳明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有点像绕口令。举个例子,我们吃饭。知道如何吃饭是知,吃就是行,若想吃饭这个行为成立,必须要把饭吃了,只知道如何不吃饭,或者是知道如何吃饭却不去吃,吃饭这个行为都不成立。所以说,知道如何吃饭是吃的开始,吃是知道如何吃饭的完成。这就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许多人一生中总有些半途而废的事,为什么会半途而废呢,有两个原因。一是做一件事时的念头不对,导致事情本身就是错的,所以半途而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明白知是行之始,却没有做到行是知之成。从术的层面来讲,知行分离了。
比如,任何人都知道要做道义之事。知道做道义之事就是行的开始,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行动,就没有完成这个知。再比如,任何人都知道不义之财不可取,知道不义之财不可取就是行的开始,但又因为种种原因去取了,这就是没有完成这个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给了我们两个启示。一是,知行不可分,是一回事,而且必须要是一回事。二是,知和行要是一条线,不能知的对不去行,也不能知的错而去行,所以,知行合一。
再看第二个,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就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就是知。
这两句话,是「知行合一」解释中最让人提神的两句话,常常被解释王阳明知行合一的人引用。实际上,这两句话意思很浅,它是王阳明玩的一个文字游戏。
他说,知的真切笃实了就是行,问题是,你怎么才能知的真切笃实呢?比如你要知道一种美食特别好吃,怎么才能知道,只有吃啊,只有行动才能知的真切笃实。
第二句话同样如此:行的明觉精察了就是知。你怎么才能行的明觉精察?必须要先知道,什么都不知道,就能行的明觉精察,这不可能。所以,真知就是真行,真行就是真知。知行是合一的。
第三个,王阳明说,哑巴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若知此苦,还需你自吃。简单而言就是,实践出真知。
第四个,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知食乃食,知渴乃饮。意思是,知道吃才去吃,知道渴才去喝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