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后不久,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和当地土著与中原流亡人士讲「心即理」。能听懂王阳明浙江口音的人都嚎啕大哭,深为从前造下的罪孽而忏悔有了门。
许多人都说,您这个学说真是太好了。让我明白了我们原来都有圣人的潜质,只要把这潜质激发出来,全人类就都平等了。
王阳明摇头说,你错了。我所谓的人皆可为圣贤,人皆平等,是人灵性上的平等,非是身份、财富的平等。必须要使你的灵性(这个灵性就是他后来提出的良知)得到最大发见与流行。
那么,如何激发这个灵性;或者说,如何修行阳明学呢?
王阳明不喜欢固定规则,当然更不喜欢把一种修行方式公式化。但若想让人修行阳明心学,非有个看似精准的公式不可。
这个公式,就是「王门四规」,它的重要性不在「心即理」之下。
所谓「王门四规」,表面看是独立的四个要求: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
实际上,四个规定,有内在联系,非但缺一不可,而且有强大的逻辑性。
立志,古圣先贤谈起它没完没的。你翻开著名人物的传记,扑面而来的就是立志。王阳明也不能免俗。他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向,就如马有了缰绳,船有了舵手。你让马左转,它不会右跑,你让船转弯,它不会直行。大有「一志在手,天下我有」的架势。
谈到志向,所有人都会说,这玩意简单的很啊。人谁没有无志,真的有了志向,就能天下无敌?
没错,人皆有志向,从真命天子到贩夫走卒,每个人心中都有个梦,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梦,也有可能不实现。问题是,真正的圣人,能把志向坚持到底,庸人常立志,却从未把一个志向坚持到底。圣贤立志,坚定不移,雷打不动,遇到艰难困苦时,总会返回初心,去回忆那个志向,然后继续向前。
志向是一个人将念头形成影像,牢固地刻在心上。
王阳明所谓的立志,其实就是做个善人,最低限度,不要害人。他说,如果你做好人,亲戚朋友都嫌弃你,那你就不要做了;如果你做恶人,亲戚朋友都喜欢你,那你就做下去。
王阳明说「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立志成为善人,就是要时刻关照自己的内心,听凭其对你言谈举止的善的判定。
行善,可能不会增长你处理问题的智慧;但行善,会使内心宁静,使自己从容于人世间,还问心无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