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节 万物一体:让你拥有光明的人生观(第1页)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取决于他的世界观。有人认为世界是黑暗的,那他的人生价值观就不会太光明。王阳明的人生价值观是致良知,怎么会有如此光明的人生价值观呢,因为它取决于王阳明的世界观,万物一体。

来听下王阳明对万物一体的描述:

真君子,会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个整体,把普天之下的人看成一家人,把全体中国人看作一个人。他们能把天地万物当作一个整体,并非有意为之,而是他们内心的良知使然。他们的良知和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的。

这就是「万物一体」,或称为「万物一体之仁」,其实就是用「仁」来贯通自己和万物。「仁」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一般而言就是「爱」。中医把手脚麻痹的人称为「不仁」,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仁」就是具有痛痒的知觉。以生理的知觉,不断地觉悟道德性的东西,这就是仁。其实,这个仁,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感觉,就是王阳明所谓的良知。

在王阳明看来,这个世界应该是以我为中心,将天地作为躯干,把万物作为四肢百体,然后用我的「仁」来对待我的躯干和四肢百体,使躯干和四肢都得到我的良知,并最终成仁。

这岂止是理性的世界观,简直就是动人心魄的胸怀。

为何「万物一体」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我们内心的良知使然呢?

王阳明举例说:当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儿要掉进井里时,必会自然而然地升起害怕和同情之心,这就说明我们的良知跟孩子是一体的。或许有人说,小孩儿是人类,大家是同类,看到他面临危险,会有这种心态。但是,当我们看到飞禽和走兽发出悲哀的鸣叫或因恐惧而震颤不已时,也会产生不忍心听闻或观看的心情,这也说明我们的良知与飞禽走兽是一体的。同样的道理,当我们看到花草和树木被践踏和折断时,也会产生怜悯体恤的心情。当我们看到砖瓦石板被摔坏或砸碎时,也会产生惋惜的心情,这就是说我们的良知与花草树木、砖瓦石板是一体的。

很容易想象,当每个人都把别人的冷暖悲喜当作自己的冷暖悲喜时,就会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我要爱天地万物,因为它们是我的一部分,正如我爱我的四肢一样。而每个人也注定将如此,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

王阳明提万物一体,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发自良知的去爱人,爱世界,爱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家苦口婆心教导世人的「仁」,在王阳明看来,「仁」就是致良知。那么,我们用良知去爱天地万物,是一股脑的铺天盖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