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肉体痛苦:心会帮助你拯救愁苦(第1页)

王阳明 1507 年抵达贵州龙场驿站时,面对的是绝境。当人面对绝境时,最先感知这绝境的其实是身体,然后才是心理。

当时的贵州龙场驿站,有瘴疠之气,有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有阴暗潮湿的山洞,就是没有正常人可以居住的地方。王阳明天生又有肺病和肠胃疾病,来到这种地方,身体自然无法忍受,所以很快,他就想到死亡。

他曾把一山洞当作是棺材,每天都想着死在这个天然棺材里,伴随着身体的种种不适的是心理疾病,他当时无法揭开朱熹理学格物之谜。

离王阳明一千五百多年前,有个叫苏武的汉朝官员被匈奴扣押。匈奴人把他流放到非人间的贝加尔湖放羊,苏武每天缺衣少食,很多次险些被冻死。身体受到的巨大创痛,让他也多次想一死了之。

但无论是苏武还是王阳明,最后都活了下来,而且名垂史册。

我们一定要明白的一点:有时候,肉体的痛苦比精神的痛苦更易让人崩溃,向生命缴械投降。因为肉体痛苦是简易明快的,哪里疼痛立即反应,不像心理疾病那样悠长缓慢。人的肉身很难经得起那些直接的痛苦,肉体痛苦的可怕不在其本身,而是接踵而来的精神痛苦。

人但有一口气在,就能活。但没有了斗志,死亡就在眼前。

王阳明的弟子陈九川得病后,感觉到痛苦不堪,所以他对王阳明说,这个肉体疾病很难格。

王阳明也承认,因为他也遭受过。他所以挺过来,有个秘诀:常快活。

当初他在龙场,千方百计转移肉体带来的疼痛的注意力,他修建简陋的住所,给其命上美丽的名字,他常常唱家乡小调,而且学着种菜煮饭。

「常快活」其实就是转移注意力,而这种转移又有个诀窍,就是:勇。

人肉体受伤害时,精神会来帮忙,生出种种思虑。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有人说,要拼命的克制它。这种论调也有道理,可未必有效。我们在经受肉体痛苦时会产生各种思虑,而思虑或者说是心理是有一定规律的。恐惧、焦虑、空虚,这些负面的心理就会冒出。当它们冒头时,千万别拼命克制它,而是要顺着它的规律。所有的心理情绪,无论实在正面还是负面的,都有一定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产生、发展、高潮、没落、死亡。

要勇,就是要敢于承认它的这个规律,然后勇敢的顺着这个规律。

如何顺应这个规律呢?

通俗而言就是,为所当为。问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