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听个故事:刘恒(汉文帝)某次遇到一皇家侍卫,感觉很奇怪。因为这侍卫已经是胡子花白的老头,而担任皇家侍卫的人大都是年轻人。
于是,他和这老侍卫聊起来。
老侍卫叫冯唐,是被以美好的品德推荐上来的。刘恒很赞赏他的品德,但冯唐说,我不但有品德,而且还有超凡脱俗的能力。我熟读兵书,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刘恒不禁叹息说,若是在高祖(刘邦)时代,和匈奴开战,你一定会封侯拜相。
冯唐说,高祖在时,和匈奴打了败仗,后来再不敢提战争,我从那时就蹉跎岁月直到今天,怀才不遇,让人心死。
刘恒很不高兴地说,上有清明天子,下有礼仪之民,你怎么能说这种丧气话?
冯唐反问,既然如此,为何我只能做个侍卫,而不是征战沙场的大将军?
到了刘启(汉景帝)时代,冯唐仍然是个政府中的低级官职,刘彻(汉武帝)即位后要和匈奴开战,准备重用冯唐。冯唐已老的不能走路,一生就这样没了。
后人因此总结出个成语,曰「冯唐易老」。意思是,世界上有很多人,身怀绝技,却没有碰上好平台和机会,最终碌碌一生。
但事实真这样吗?
王昌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因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名垂青史。
他说的飞将指的是汉代的李广,李广在刘彻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杀敌无数,功勋卓著,但却始终未被封侯,所以他和冯唐联袂主演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著名悲剧。
王昌龄时代,大唐强大到宇宙第一,王虽然是诗人,但总想建点功业,可惜没有机会,只好把李广拎出来,诉说衷肠。
李广无法被封侯,各种原因,当时名将璀璨,李广绝对不是最好的那位,只是因为司马迁的情感倾向,后人添油加醋,把李广塑造成了悲剧英雄。
而王昌龄,感觉自己怀才不遇,其实是无病呻吟。那个强大的时代,没有战争,一心想要在战争中建功立业的人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天下太多所谓怀才不遇的人,都是在没有龙的时代,学了一手屠龙之技,这种高超的技巧,有,等于没有。
有人问王阳明,圣人做事前是不是有所准备,有所预料。
王阳明的回答是,圣人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预卜未来的事,他们只是心如明镜,物来则照。不担心能否创建事功,只担心镜子是否明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