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只要像喜欢美色那样喜欢善德,讨厌恶臭那样讨厌恶行,便是圣人了。」
有弟子初次听到这句话时,问,为何说能做到这点就是圣人了?
王阳明回答,能做到这点就是知行合一。
弟子说,这个还不容易,太简单了。
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弟子很沮丧地来见王阳明,说,您说的这个,还真是难。
王阳明就问,难在哪里呢?
弟子回答:比如心里的念头虽然知道好善恶恶,就是喜欢善的厌恶恶的,然而不知不觉间就会夹杂别的念头。一旦夹杂了别的念头,就不是如喜欢美色那般喜欢善德、如讨厌恶臭那样讨厌恶行的心了。
王阳明说,你的感悟很让人感慨啊。世间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因为它的确很难。
为什么连王阳明都说知行合一很难呢?
我们再来看下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表述,它的表述是这样的:如好好色。见到美色属于知,喜欢上美色属于行,见到美色会立即喜欢上,见到和喜欢之间没有间隔,是为知行合一。
直白而言,其实喜欢上美色是诚心诚意的,没有外力推动,自动自发、不知不觉。王阳明希望的是,人人在见到美色上如此,在人生中为善去恶也要如此,真心实意,全力以赴,不知不觉。
如你所知,这不现实。我们喜欢美色,饿了吃饭是发自本能。本能的力量所以强大,就因为它不需要外力加持。只靠自己就可以。可如果我们如喜欢美色那般喜欢善德、讨厌恶臭那样讨厌恶行,就难得多了。
因为很多善德和恶行,都不是我们本能接受和排斥的。明知见义勇为是对的,可见到不义之事就是没有勇气,明知不义之财是错的,可见到不义之财还是想拿过来。
此时,诚意失去威力,败给了私欲。
我们之所以无法知行合一,问题就在这里:在良知做出判定后,我们进行了思考。而人类思考,无非是利害毁誉四个字。譬如见到老太太倒地,良知告诉我们,应该上前救助,但我们的脑子跟上来,会思考一下,救了这老太太会不会被讹诈?
于是,知行分裂。
知行分裂,就是因为我们为善去恶的决心不够,如果决心十足,像喜欢美女厌恶恶臭那样去为善去恶,天地间到处都是知行合一。
决心所以不够,因为我们掺杂进了思考。所以王阳明始终主张:天理不容思想,良知忌转念。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