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把恶念斩草除根(第1页)

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王阳明一共提到两次。

第一次在《传习录》中,他是这样说的:尔等必须要了解我的立言宗旨。也就是我为什么提知行合一。因为今人的学问,把知与行分作两件事,所以有一个念头发动,即便是不善的,只因为没有去实行,就不去禁止它。我如今说知行合一,正是要人晓得一念发动之处便已经是实行了。意念发动之处有不善,就要将这个不善的念头克去,需要彻底根除,使得不善之念不能在心中潜伏。这就是我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

我想大家已经听明白了,他这个立言宗旨,就是他对知行合一的第三种解释,一念发动即是行。

我们来听个故事。在战国后期,秦国蚕食东方六国,尤以魏国、韩国,两国受祸最大。公元前 261 年,在秦国的重压下,韩国力屈,割让上党郡给秦国,希望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上党郡地处韩、赵、魏三国交界,居高临下,战略位置相当重要。韩国内部分成两派,一派全力支持韩王的决定,一派死都不给。上党郡司令官属于后者,韩王迅速派大将冯异,去上党郡,要他完成和秦国的交接。

冯异一到上党郡,立即和赵国取得联系,声称把上党郡赠送给赵国。

赵国群臣欢天喜地,决定接收上党郡。

赵国大将廉颇极力反对,他说,上党郡是个烫手的山芋,咱们躲还来不及,为何要承接?

群臣们纷纷鄙视廉颇说,你老了,胆小如鼠。

后来的历史,已如你所知,赵国接收上党,秦国进攻上党。先是廉颇闭门据守。秦国派间谍到赵国四处宣扬「只有赵括才能击败秦人」,偏偏赵王听信,最后,长平之战,赵国主力全军覆没,再也没有一丝能力和秦国抗衡。

接受上党,赵国为这一念付出了沉惨重代价,从此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最终沉沦直到灭亡。赵国君臣能接收上党,和他们平时的念头有大关系。

当时赵国上下,在秦国的蒸蒸日上面前,惶恐不安又嫉妒愤恨,总想把秦国置之死地,这种念头越积越多,突然有个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的上党郡送到面前,不可能拒绝。

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立言宗旨来解释这件事,其实就是:一念发动即是行了。纵然你现在也没有行,如果不扼住这些念头,总有一天你会行。

所以,「一念发动即是行」不仅是个理论,更是一种警告。

他警告那些总产生坏念头的人:不要认为没有将坏念头付诸实践就以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