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良知:良知不等同于良心(第1页)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灵魂,王阳明一直拿良知说事,那么,王阳明对良知的解释是什么呢?

王阳明对良知的解释有如下几种。

第一,王阳明说,良知是个好恶之心。

这句话太重要了,能否理解这句话,是理解阳明心学的关键。良知是个好恶之心,简单而言就是,我们的喜欢和厌恶就是良知,所以说,良知就是个好恶之心。

比如我们喜欢生,厌恶死,我们喜欢美,厌恶丑,这就是良知,你夺取别人的生命,让人死,这就不是良知。

那么,我们从字面上看,发现良知这个东西特别感性,几乎毫无理性,难道良知就是这么个东西吗?全凭我们的好恶去行动,就是致良知了?

我们喜欢金钱,喜欢美女,去追逐这些,就是致良知?我们厌恶工作,厌恶承担社会责任,逃进深山老林,这就是致良知?

绝对不是这样!

若想理解良知就是个好恶之心,必须要先了解王阳明对良知的其他解释。只有把王阳明对良知的其他所有解释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明白“良知是个好恶之心”这句话。

王阳明对良知的第二种理解是:良知能分是非善恶。

也就是说,良知知道是非善恶。这样一听,良知这个东西就很神奇,它对真善美和假丑恶都能分辨。而且,这种分辨是刹那之间完成。

这也是王阳明对良知的第三种解释:良知反应神速,无有等待。这种神速的速度有多块呢?情境一来,你的脑子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良知就给出判定了。从这一点而言,良知似乎很像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能。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种本能和直觉。良知需不需要我们后天去学习呢,不需要。

因为王阳明对良知的第四种解释是:人皆有良知。它与生俱来,只要你是人,你就有这个东西,良知是人的尺度。

最后一种解释则是,良知是易。易是周易的易,变易的意思。简单而言,同一种行为,不同的情景下,良知给出的判定,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大致总结下,王阳明所谓的良知到底是什么?

良知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它能判定是非善恶,它反应神速,它对外界的判定是变动的。然后,我们再回到良知是个好恶之心这个概念上。

从以上的论述中就可看出,王阳明所谓的这个「好恶」是人的天性,与生俱来的好恶,不是我们后天对名利的好恶。比如,人天生就喜欢美色,所以爱美就是良知的判定;人天生就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