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节 根据听众调整内容(第1页)

演讲汇报的流程中要 「理解听众」,我们首先要知道「演讲汇报是为谁而做的」。面向三十多岁的商务人士和十几岁的高中生进行的演讲,当然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要了解是对方的情况和身份。因为,就算同样是三十多岁的商务人士,每个人的理解力和拥有的信息量也是不同的。现在,顾彼思带大家学习一下分析听众个人情况的 6 大要点。

1.达成目的需要谁的「 Yes 」?

要达成目的,必须要得到决策者的肯定。为了摸透听众的情况,首先要知道谁是决策者。虽然说,决策者以外的听众也很重要,但是,演讲的成功与否和目的达成与否息息相关。所以,演讲者要把重点放在决策者身上。

2.对方了解多少?

知道听众对演讲汇报的知识和信息了解多少也很重要。比如说,对公司经营者来说,虽然他经验丰富,但其实很多人对各部门中细节工作完全不了解。如果汇报者想当然地以为「经营者肯定什么都懂」,结果事先没做任何铺垫,就在汇报演讲中提出业务改善的必要性的话,经营者可能无法理解。总的来说,演讲者必须要事先把握好听众的知识储备,做出相对应的演讲。

3.对方对汇报有多少兴趣?


越是重要的汇报演讲,演讲者就越会陷入一天 24 小时都在考虑演讲的境地,脑海里全都是演讲的内容。对于演讲者是这样,但听众是什么情况呢?如果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对演讲内容抱有十足的兴趣,那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不是的话,我们就需要想办法提起他们的兴趣来。

4.听众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对决策者而言,知道提案通过时他能从中能获得什么好处,会有什么损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通过「减少过剩的销售部门预算,增加会计部门的预算」的提案,就会引起销售部门决策者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换一个部门来减少预算,或是详细说明销售部门预算过剩的情况,并给出解决对策,用这类方法进行调整。

5.为什么至今为止都没做呢?

思考为何在演讲汇报中提出的内容至今为止都没被实行也是很重要的。听众所处的境况、他们的心境,以及其他种种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实行。演讲者必须认识到这些问题,并小心谨慎地排除这些障碍。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反复、阶段性来进行演讲汇报。可能在你看来,觉得实行这个方案理所当然,但对别人来说,生意场上也有「无法实行的理由」。就像明知道戒烟绝对是利大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