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节 灵活运用框架(第1页)

为了能抓住分析目的,确定方向性,我们需要提出假说,并基于假说进行收集信息。到目前为止,在之前的小节中,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运用有条理的分析,来告别做出错误的结论和「徒劳无功」。那么为了让我们的分析效率进一步的提升,除非天资过人,不然一般我们如果不建立体系进行思考,就很难得到问题的答案。

举个例子,制药公司在探讨是否开始在药店销售直销产品的时候,会进行一些假说,例如:

  1. 产品能吸引药店中的青年顾客吗
  2. 如果开始销售的话,应该使用夺人眼球的包装吗?
  3. 降价可以促进销售,是否有必要提高定价价格吗?
  4. 如果开始销售的话,有必要和代理商对店铺陈列进行商谈吗?
  5. 产品中含有的某成分具有话题性,应该印在包装的前面吗?

如果像这样不得要领地思考的话,浪费再久时间我们都无法对假说进行验证。因为,会出现「达成分析目的的论点都有了吗?」、「应该验证哪个假说?」等各种疑问。因此,能帮助理清思路,有效地提出假说的「框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能有效地使用框架,那便可以在MECE的基础上,把握整体从而推进分析。

而在《逻辑思维》篇当中,介绍过的「 3C 框架」分析法,对问题的解决就很有帮助。所谓的「 3C 」,指的是「 Customer (市场?顾客)」、「 Company (本公司)」、「 Competitor (竞争对手)」这三者的首字母缩写。基于这 3 个要素来整体把握业务的话,可以避免致命性遗漏和明显的重复,做到视觉上的整理从而帮助分析。

相反,如果在整体把握事业的时候忽略这3要素的话,就会做出过于聚焦于「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假说,这样会导致致命性遗漏的产生。此外,在考虑可能要素的时候,不要拘泥于自己身边的东西,也很关键。例如,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还要考虑海外市场,也要用更广阔的视野考虑到潜在新加入者和有威胁的代替品等等因素。

那除了「 3C 框架」之外,可以运用 「 5 力模型」的框架来进行分析。「 5 力模型」框架是指用于分析行业构造,以及收益等相关问题的框架。

通过对「新进者的威胁」、「代替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