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表达清晰,高效沟通:如何在 30 秒内说清观点(第1页)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给别人讲一件事情,讲了五分钟,别人越听越迷糊,都忍不住问「你到底在讲什么啊?」

而且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大量都有这个毛病。你如果细心留意你和朋友的谈话,或者会议中领导的发言,他们往往很难做到表达清晰。

「表达清晰」,本来是一个人应该正常具备的技能,但是多数人就是难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个直观的原因是, 你可能「把话说得太多了」。

美国表达策略大师米罗·弗兰克提出了一个 30 秒理论,大致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在 30 秒内说不清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那么之后就再也说不清楚了。

表达的头 30 秒是一个窗口期,就像 0-18 岁是一个人身体长高的窗口期一样,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就再难挽回。

为什么是 30 秒,而不是 45 秒或者 1 分钟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对其它事物保持专注的时间最多只有 30 秒。

我试了一下,还真是这样,比如盯着我家阳台上的多肉植物,很专注地看,不超过 30 秒,就开始走神了。冥想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专注呼吸 30 秒,就会开始走神。大家也可以亲自试一试。

所以你会发现,多数的广告都是在 30 秒以下。而在电视新闻里,记者一般都是用 30 秒钟就搭建起故事框架,让观众知道事情大概,并引起接着往下看的兴趣。

02

麦肯锡公司也提出过与之相类似的「30 秒电梯理论」,他们要求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必须有在乘坐电梯的 30 秒内向客户介绍方案的能力。

「30 秒电梯理论」,你一定听说过,但可能并不清楚在 30 秒内你应该做什么。

而这正是我今天要分享的表达模型,关于「30 秒电梯理论:如何训练表达的基本功。」

我把这个模型形象化为「迪拜塔的电梯之旅」,迪拜塔是世界最高的建筑,高 800 多米,乘坐他的高速电梯,会有一种非常特别的感受。其中包括三个部分:

1、「按下第 162 层的按钮」 ,进入迪拜塔电梯的第一件事,多数人都想按下第 162 层,也就是最顶层,体验一下世界第一建筑的高度。这里象征表达最重要的技巧,「一定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即「结论先行」。

2、「相反地站立」,如果电梯里站满了人,而你发现只有一个人背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